她,太忙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忙得人翻跟斗”。特别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党献礼时,她更是忙上加忙,想访问她就得钻空子。听说她在县交通局排练,我就赶到交通局。到了,才知道她又去了县卫生局。我又急匆匆地赶到卫生局,一上二楼便听到从排练室里传来的鼓乐声、欢笑声、指令声。 我快步走进敞开的排练室大门,里面坐满了“白衣天使”:60多人正在排练大合唱,声音悦耳,伴随着乐曲声,有的白衣天使们翩然跳起了土家族的摆手舞。 我把目光投向了排练厅中央的她。只见她手舞足蹈地给大家做示范,一会儿唱,一会儿又喊节奏:“点、点、点、咚咚”,要是看见谁的动作不规范,她就夸大其形地表演给大家看,引得满堂欢笑,然后再给亲切地给以示范、细心辅导,直到节目排练得非常完美。
她,就是杨芳,龙山县文化局副局长,中国舞蹈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湘西州舞协理事、龙山县文联舞蹈家协会主席。多年来,龙山县在县内外承办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中,她始终是领头雁,各种场合都离不开她跑前跑后的指导和忙碌。她那执著、敬业、奉献的精神曾感动过各级领导和专家,让他们惊叹土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赞叹土家儿女的灵气,她的事业更是给观众以情的感染,力的振奋,美的享受。
上午的排练结束了,演员们簇拥着给她送茶、让座,让她润嗓子、休息。我也急忙靠上前去,抓紧机会让她“个别指点”。
待汗流满面的她喘气平和下来之后,我便开玩笑地说:“杨老师,你就像个孩子!”
“我,孩子?呵呵呵,1961年3月出生,今年整整50岁的人了!研究群众文化辅导、从事土家族舞蹈事业已整整30年了,不过人家说我有一颗童心。”
“不只童心,还有童颜、童舞呢。看到你清新流畅、如行云流水的指导,我可不敢相信你是50岁的人了,倒像是个二十几岁的小姑娘那样激情满怀,生龙活虎。编导土家风情歌舞怎么让你这样乐此不疲呢?” “舞蹈是人生的最大快乐,是生活的清醒剂,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她看了看我,又接着说,“有句俗语讲得好,米饭养身,歌舞养心,你信不信?”
“信的,信的,但是我没有音乐和舞蹈细胞,体会不深。就说你吧,你怎么会一辈子痴迷沉浸于以土家风情歌舞为重点的群众文化事业上呢?”
“土家族民族风情有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土家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民俗风情,我作为土家人的后裔,有责任去挖掘和寻觅土家文化艺术的宝藏和源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有义务弘扬和推介土家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让土家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哦。”
是呀,看她在编排土家风情歌舞时格外开心、快乐,就像一只跳跃在五线谱上的“精灵”。在杨芳眼里,舞蹈是打开土家族深厚历史文化的钥匙,也是展现土家族精神风貌的窗口,所以她给自己的任务是必须追寻土家族舞蹈历史的足迹,用历史的血脉浇灌今天的艺术奇葩。 杨芳编导的代表作品《亮晶晶的启明星》、《抢头水》、《毕兹卡神韵》、《明珠落山寨》、《红线线、银线线》、《端阳雨》、《穿越大山》、《毕兹卡的祝福》、《秦风楚韵》、《舍巴乐》等40多件歌舞作品分别获国家、省、州奖励,她出色编导了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国农民艺术节、湖南省艺术节等大型表演活动的节目,并获得各级专家的高度赞扬。多年来,她组织辅导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千次。她和州、县创作人员共同创作的土家风情歌舞《毕兹卡神韵》在北京演出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杨伟光先生评论说:“我看了《毕兹卡神韵》的演出,感到特别高兴,对于湘西文艺工作者能够创作出这样的好节目表示祝贺!”
只有高中文化的杨芳之所以能有这么多作品获奖,赢得社会的称赞和敬重,关键在于她经常刻苦学习文艺理念,勤于深入生活,善于收集和发现舞蹈素材。一年365天,她不是在排练场上就是在进山寨、下矿井、访民间艺人,搜集民间舞蹈资料的路上。
现如今,她虽然要照顾患病在家的母亲,但是每天都会起早贪黑地寻找土家风情歌舞的素材,即使在传承土家歌舞路上走得很艰辛,但她却说她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