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为事业 奉献青春铸师魂——记澧县如东乡枫林完小李培菊老师优秀事迹
作者:澧县妇联 孙景峰      发布时间:2011-07-26 08:46:45

 “爱班如家,爱生如子”、“李老师一半是教师,一半是母亲”。这是人们对如东乡枫林完小李培菊老师的高度评价。李培菊教师从教13年,就当了13年的班主任,她把对事业的忠诚化作滴滴汗水,洒在学生的心田,她连续8年被评为县、乡优秀教师,作经验介绍13场次,《常德日报》曾以《爱生如子的班主任》为题对她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她,爱岗敬业,默默奉献

李培菊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十几年如一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踏实的态度对待每项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且具有创新精神,她把教育教学看作是人生最大的责任和最大的乐趣,忙碌了一整天,她常常把还没做完的工作带回家,仔细研究、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反思改进、撰写案例;并不因为还要照顾生病多年,并在一年内动过两次大手术的母亲而影响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总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掌握恰当的教育时机,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李培菊老师坚持教育创新,提高班集体的整体素质。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上组建了美术、舞蹈、书法、演讲等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的同学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级组织的竞赛活动,获国家级奖励一次,省级六次,市级12次。多年来,她所教的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居全乡前列。李培菊老师扎根于乡村教育,三次优惠的进城调动被放弃,她热爱山村的教育的精神激励着其他教师。

她,爱生如子,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对待学生如春风化雨,细致入微,教育工作做到“润物细无声”,孩子进步了,替他们高兴;孩子成功了,为他们喝彩;孩子失败了,为他们加油;孩子困惑了,为他们解惑,她用宽厚真诚的爱心,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坚持个性化教育,主动和家长沟通,全面掌握学生校内外的心理要求,充分利用班会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近年来,转变了熊冰海,叶珍青等二十多位后进生,照顾起居的留守儿童16人,给特困生捐款1200多元,捐物123件。李培菊老师对学生的爱胜于对自己女儿的爱,2008年下学期一天,她班上田旱雨同学未上学,并给李老师搭来了一封信,在信中写道“老师,我是一个没有受到亲生父母爱的孩子,从您哪里我感受到了母爱,现在父母闹离婚,我生活在这个家感到茫然,如此下去,我生活在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李老师看了这封信,感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放下患病的女儿,骑自行车近10公里赶到田旱雨家,看到孩子蜷缩在被窝里,泪流满面,十分心痛,给孩子擦干眼泪,开导孩子,讲自强不息的道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生活,并决定把孩子暂时接到自己的家,在李培菊老师的照顾下,孩子终于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她、教改科研,成绩显著

李培菊老师是我县首批课改骨干教师,也是课改教研组长,她认真履行骨干教师的职责,努力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带领全乡教师承担了湖南省“十五”规划课题《现代活动教学与小学新课程实施》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自己全身的投入,而且指导全乡教师开展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全乡教师教学理念,探索了新的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研究成果获省课题组一等奖。个人的研究成果显著,2007年撰写的论文《因势利导,开展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省一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在《陕西教育》公开发表,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2008年6月,在全县青年教学比武中执教的《平安每一天》获县一等奖,2009年5月在全县师德师风演讲赛中,《自找校园红绿灯》获县二等奖。近五年来,参加各种教学比武、演讲赛10次,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李培菊老师眼里,教师职业是一本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书,对于李培菊老师,她的事业就是她火热的太阳,就是她广博的天空,平凡的她在那平凡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演绎了不平凡的色彩,面对不断更新的时代,理念、学生、教材、课堂,李培菊老师在默默地实践和思考中充实人生,获得成长。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