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启悌张,如瓜同根;兄友弟恭,藤蔓相援。在公公、婆婆早逝,丈夫身患类风湿性疾病,家庭处于困境之际,双峰县永丰镇城中居委会居民贺辉阳毅然挑起了照顾残疾五保户大伯的重任,数十年如一日,为其祛寒送暖,倾囊治病......;她的感人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并被当地评为“尊老爱幼、创建和谐家庭”的楷模,受到了全国老年办、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妇联、中国关工委等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发的“2010年全国孝亲敬老之星”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 说起贺辉阳的事来,大家无不啧啧称赞,都说贺辉阳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好人。公公、婆婆去逝得早,留下了又聋又哑的大伯无人照顾。丈夫患类风湿性疾病,需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儿子需要抚养。尽管当时家境困难,贺辉阳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把大伯接到了家中,帮其洗衣做饭,料理家务,照顾其起居拉洒。每天,她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大伯房里端屡端尿,把房间打扫干净。然后上街买菜,安顿好一家人的早餐后,才匆匆开店打点生意。她起早贪黑,勤劳治家,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贺辉阳数十年来如一日的照顾大伯,对他关心倍加。不仅让他吃饱穿暖,还时时注意他的身体状况。夏天为他通风透气,冬天为他烧煤取暖。每天把热饭热菜送到大伯手中。想吃什么,她都尽量满足。一有什么好处,她第一个想到的也是他。1988年,贺辉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平时的精打细算,有了一定的积蓄,于是,她建起了新房。为了便于大伯的起居,她把上厕、洗澡更方便的那间房留给了大伯住。 因为大伯患有肺心病,需要天天按时服药,她都亲自守护在旁,亲自喂药,再苦再累从不叫屈。俗话说:“久病无孝子”。大伯身有残疾,患有多种疾病,一年内要住好几次院。可贺辉阳都是一个人跑上跑下,端茶送饭,从无怨言。2001年,大伯患阑尾炎,需要动手术。在县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她一直陪护在旁,尽心照顾,另外帮他做饭菜,总等他先吃完饭后,自己才抽空随便填饱肚子,有时还得忍受大伯的无故发火,她也心甘情愿。医生交待她,患者在手术三天后需要下床走动,以便于伤口的愈合。于是,她每天搀扶着大伯在医院走廊里、户外多处走动。知情的医生和护士非常感动,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并号召其他病人家属向她学习。而她总是说:“我大伯上无父母,下无子女,凭良心做事,这是我应该做的。”一直以来,贺辉阳为大伯看病买药,已用去医药费六万余元。现在大伯已七十多岁的人了,身体一直欠佳,每天还需服药,每年所花费的医药费不少。但贺辉阳一如继往积极给大伯治病,从未向当地居委会、民政部门诉说苦处。 大伙打心眼里佩服她。 尽管如此,糊涂的大伯没少给她带来劳心事。大伯经常从外面捡来垃圾,堆得家里满屋都是,甚至随地大小便,还见不得贺辉阳帮他打扫卫生,常常对她破口大骂。贺辉阳从不与他计较,总是一声不吭地收拾着垃圾,清扫房间,暗地里悄悄把饭菜送到大伯的床前......;就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着大伯。 如今贺辉阳虽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儿女们都已大学毕业,成家立业。但为了让孩子们能放心工作,她又把孙儿们留在了自己的身边看管,不辞辛劳,继续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无私地奉献着,任劳任怨地孝敬着大伯,在他风烛残年之际,对他不离不弃。 贺辉阳用自己纯真至爱的拳拳孝心演绎着感人的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一种孝老敬老的文明精神。在她的感召下,社区居民以她为榜样,正掀起一股孝行之文明春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构建了社区互帮互搀,和谐建设的祥和图,显现了“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的千古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