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吉首人民广场“吉美”健身队
每天傍晚,在吉首人民广场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队伍庞大,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残,他们尽情地跳舞,用舞姿装饰着这里的夜空,他们的舞姿有些虽然不专业,但却让无数市民和游人驻足观看,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就是吉首人民广场的“吉美”健身队。8月8日第三个全民健身日的当天,记者走近了这支特殊的队伍……
两个下岗女工的舞之梦
8月8日下午6时,曾红艳和石珍满比平时提早一个小时来到广场,曾红艳忙着招呼姐妹们集合,石珍满则将一台小型摄影机架在广场的舞台上,她们要将当天在团结广场展示的舞蹈再跳并录成视频,以作纪念或上传到网上进行交流。一遍没录好,她们又来了第二遍。这两个忙碌的人就是健身队的主要负责人,也是这个队伍的早期创办人。
说起跳舞,大家一定以为,她们两人是专业舞蹈人员,或是舞蹈狂热分子,其实不然,她们都是早前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且是下岗职工。
今年43岁的曾红艳与现年35岁的石珍满,都居住在乾州兔岩社区吉首火车南站一带。2007年,见别人跳舞很美,两人也想跳,于是,就在南站那块空地上邀上家属二三十个人,跳起了舞。后来,她们又加入了民中的一支健身队。2008年,乾州流行打健身袋时,她们又加入了伟业广场的队伍。前者运动量大,后者以老年人居多,她们觉得都不适合三四十岁的她们。于是,两人就产生了成立一支队伍,专门跳广场舞的想法。于是,2008年,随着人民广场的建成与使用,她们的队伍也开始在广场出现。后来,经过集思广益,她们将这支队伍取名为“吉美”健身队———“吉”,一来是吉首人,二来是吉祥之意,“美”就是要跳出美丽健康。
如今,每晚到广场组织跳舞成了两人的“第二职业”。闲暇时,两人就上传视频,或在网上看视频,学习新舞,或排练新舞蹈,然后再教给大家。
越来越庞大的队伍
当曾红艳她们这支早期二三十人的队伍出现在人民广场时,这支“红色娘子军”立马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想休闲健身人们的目光。受音乐的感染,不少人加入了试试的行列,有时,你甚至会发现,有些根本不会的人,也在里面,跟着领舞的人现学现跳。也正因为这种广场舞低门槛,不挑专业不挑性别,进而带动了许多人参与,最能体现其成绩的是男性的加入。目前,队伍中的男性达到了二三十人,为这支队伍增加了另一种色彩。
经常到广场散步的人,大多会注意到,在这支队伍中,有这么一名男性:他身材不高,瘦瘦的,他跳时有男性的节奏感,同时又不缺女性的柔软,相当协调优美,但他又绝不是专业的舞蹈人员,因为他皮肤相对黑,不像上班族。他叫田兴军,是吉首火车南站货场的搬运工。在这支队伍中,像田兴军一样跳得好的男性不在少数。
在这支队伍中,同样还有一类人,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就是这支队伍中的老人们。在这支队伍中,老头老太不少,其中,年龄最大的已80岁,他就是住在团结报社的刘菊梅老人。老人从2008年开始创队时就在跳,如今,已经3年多,他仍在坚持,身体比一般人结实。
目前,这支队伍已发展二三百人,为了适应人数不断增多的需求,他们曾几度更换音箱设备。队伍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残疾人,就职业来看,有政府公务员、社区居民、城市下岗职工和退休老干部等等,并且,人数仍然呈上升趋势。
舞动快乐新生活
曾红艳、石珍满的这支健身队在为广场增色的同时,也快乐了他们自己。跳舞,让他们有了全新的生活。
曾红艳与石珍满以及队中的不少队友发现,自从跳舞后,他们的生活变了。以前,每天吃完饭后,闲来无事,他们大多在牌桌上打发时间,久而久之,活动少了,问题也就多了。如今,吃完晚饭后,他们就相约来到广场,一起跳舞,一个半小时下来,大汗淋漓,身心放松,然后回家、洗澡,美美地睡一觉,生活得充实而健康。而平常大家有空时,就时不时地聚一聚,一起练练舞,吃吃饭,完了再搞点小活动,大家有说有笑的,生活中烦心的事自然就少了。
少妇张明芝,是队伍中相对加入早的人,现在的她身材肥胖适中,但是,你绝对想不到,几年前,她的体重是130斤。那时,刚在广场跳舞时,因为肥胖,强烈的自卑感让她甚至不敢加入这支队伍。可如今,她的体重是107斤,足足瘦了20多斤,跳舞前后人都变了样,如今的她,全部的衣服都是后来新买的。
跳舞让妇女跳出了美丽,也让老人跳出了健康。李雪英是外地在雅溪民营小区做棉絮生意的生意人,2009年前,她一直患有颈椎炎、肩椎炎,而且比较严重。可自从跟着跳了几年广场舞后,她的病情慢慢减轻了。为此,去年队里出钱买音箱时,虽然工作人员一再说,队里每人出50元就行,她硬是个人捐款800元,她说,她希望队里的条件好些,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强身健体,一起享受美好新生活。
如今,曾红艳和石珍满计划着,再认真过过细,把队形调整齐些,再把舞蹈弄得规范一些,让这支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她们希望能一直跳下去美下去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