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献敬老院 风采骄阳红——记澧县盐井镇敬老院院长胡启权同志优秀事迹
作者:澧县妇联 谭月      发布时间:2011-08-10 10:50:21

 有一种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以宽厚仁爱的优秀品格支撑她挑起“特殊家庭”的重担;有一束阳光永远温暖孤寡老人的心灵,以大爱无垠的胸襟令她执着“仁爱天使”的使命;是她勤奋操劳,给了孤寡老人关怀与温暖;是她敬业奉献,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品格与追求;虽然她只是千千万万党员中普通的一员,但她就如一面旗帜,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和一片丹心。她几年如一日,用真爱去呵护孤寡老人的优秀事迹,谱写出人间爱的华丽风采。她就是澧县盐井镇敬老院院长胡启权。

一、承接使命挑重担,职能转型敬老院

2007年3月,镇党委政府针对敬老院工作的特殊性,决定选调一名优秀的村级妇女主任担任镇敬老院院长工作,党政班子成员一致认定胡启权是最合适的敬老院院长人选,刚刚四十出头,中学文化,为人朴实、灵活沉稳、心地善良,在村级计划生育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 7年。当领导通知她来接受敬老院工作时,胡启权有些犹豫不决,可想而知,多年的计生工作与数百名育妇产生了难已分开的深厚感情,相互配合,得心应手,工作非常顺利。而敬老院的工作就是整天照顾孤寡老人,有可能是好心付出,恶意收进,自己受委屈,组织不满意,好心得不到好报的结局。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工作多年的村干部,要讲原则,讲服从,调任敬老院院长也是组织上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肯定,胡启权接受了这一安排。但将此事告诉丈夫和公婆时,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你在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多好,为什么要接受敬老院的工作,照顾几十个老人受得了吗?”可胡启权清楚自己责任重大,下定了的决心就不会轻易改变,她竭力说服了丈夫与家人,挑起了敬老院这副沉重的担子,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而且,一干就是三年。

二、细心交流悉院情,融合院内大群体

2005年敬老院筹建以来,从各村送来的4 O多位五保老人,都是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最大的84岁,最小的37岁。绝大多数人是痴、傻、哑一类的病残老人,部分老人甚至没有一点交流能力。老人们习惯了单身生活,性格各异,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老人性格偏激、脾气暴躁,连说话都很难说在一起,相互之间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要照顾好这个大家庭里老弱群体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安享晚年,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刚接触敬老院工作的胡启权清楚的知道,除了自身在管理服务知识方面要加强学习以外,更要摸索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思想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这件看似各简单却又不简单的工作。因此,她要用慈善和宽容来对待任何一位五保老人,从沟通入手,与院民促膝谈心,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我是党组织给大家派来的服务员,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助,创造和谐,共度寂寥晚年才是。今后大家的困难我来解决,我工作中的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热心肠的话语,慈善的面容在不知不觉中让院里的气氛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她很快成为了老人们精神上的知心人。

胡院长还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切实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使之能够安心落脚。作为院长,不但要管理日常事务,而且要时刻注意老人们的思想情绪。因不同时间入住的老人都有思念老家和邻居的时候,常常发生不遵守院内组织纪律,独自离院或结伴同行出走不归的情况。有一位哑巴老人叫辛业祥,刚入院后只有三天,因语言不能交流而不习惯,未经登记并邀走了一个同伴外出了两天末归。胡院长着急了,四处打听并询访到他在一家茶馆后,为他点烟、倒茶水,耐心和辛业祥谈心,用手比划、劝解,直到他心领意会,点头回院为止。部分老人也曾因不适应环境而返回老家去,胡院长便及时掌握这些老人的思想情绪,以实际行动去感化,去说服劝解,老人们这才慢慢习惯了集体生活,安下心来,逐步放弃了回老家生活的念头。此外,她还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耐心做好接送工作。对于久住思念亲戚或老家邻居的老人采取包送包接的办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对于想进敬老院生活而又害怕生活不习惯的老人采取上门服务接进来,如果不适应就送回家的方法让老人灵活选择。正是因为这样,先入住的老人稳住了,想住的老人更多了,人心也更稳定了。

三、胜似亲人倾心血,爱心奉献孤寡人

胡启权同志用至亲至爱,无私奉献的博大爱心,如对父母一样对待入院的老人们,不仅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她总是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生活标准逐步提高以满足老人的第一需求。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服务人员相对较少,时常要帮助做饭、洗碗、买菜。为了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胡院长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让他们吃饱、吃好,平常餐桌上四菜一汤,每天保证吃上两顿肉。逢节过年集体团圆使老人们欢欢喜喜。年中的节假日她都亲力亲为多准备些饭菜、饮料和酒,并与老人们欢庆一堂。每年春节,她没有回家过个团圆年,因为她怕老人们有失落感、怕他们不注意冷热感冒了、怕他们不小心弄出火来,除夕夜,还要为老人们准备夜宵。空闲时胡院长只能独自一人久久地站在院子里,望着自家的方向。清洁卫生井井有条是大家庭的基本要求。她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有序。及时保证患病就医是院长的工作职责。胡院长坚持每月组织老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对少数身体较弱的老人,还请求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时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他们冬不着凉,夏不中暑。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她亲自到医院求医抓药。2009年2月份,76岁的雷文平患病,老人住院后,行动不便,她亲手奉茶侍水,喂药喂饭,端屎端尿,洗澡换衣,经过20天没日没夜的悉心照料,爱心感动了“死神”,胡院长硬是把雷文平老人从病魔手中夺了回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2007年11月,82岁的施大秀老人患肾病,大小便困难,非常痛苦。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及时请来医生,并亲自为老人煎药、喂药、喂饭,侍奉长达5 0天,当施大秀老人病危弥留之际,她像敬奉自家老人一样守候了3天,直到把老人送上山为止。移风移俗俭朴做寿是传承文明的中华美德。社会上的老人很讲究“做寿”,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也很羡慕别人。胡院长把老人们的生日记在笔记本上,生日当天多加几个菜,让大家共同祝福,增加了无限的欢喜。按照地方风俗习惯,很多老人办妥了身后事,准备好了棺材,缝制了老衣,她为老人们亲自验收质量,交代他们自己保管老衣鞋帽,并妥善处置他们的后事,解除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

四、发展生产抓创收,生活质量再提高

敬老院坐落在湘澧盐矿闲置的原分水岭采区内,占地1 0余亩,有数亩空地可利用,且配套设施齐全,对发展院内经济、增加院内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她带领能够行动的老人们开展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并按劳付给一定的经济奖励。常年依照节气轮种瓜、豆等蔬菜,基本上解决了40多人的蔬菜自给;还在敬老院四周栽植了许多桔子和树木,既美化了环境,又可增加收入;还筑起了猪圈,每年养8、9头猪,用于老人们改善伙食,每年还出售肥猪3、4头,创收上万元用于补充经费不足,更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五、加强财务透明度,遵守财经制度好

民政经费给院民的补贴,每人每年只有2160元。胡院长都精心的安排这有限的费用,从牙膏、牙刷、香皂到换洗衣袜、床上用品;从油、盐、酱、醋到大米、面粉、蔬菜。每月发给老人120元零用钱,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想要的东西。接受的馈赠品、慰问品她也是公平、合理的分配,资金的使用情况都做到了阳光透明,数字真实,手续齐全,账务规范,并定期公开财务的收支,接受老人们的监督。

几年来,胡启权同志本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宗旨,让老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与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让敬老院成为了老人们名副其实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她为敬老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不仅被院内老人和社会所公认,而且曾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2007年以来连年被镇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镇政府授予“敬老爱幼”先进个人称号。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