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信仰的接力棒
—新宁县人大退休干部曾凡德家庭事迹材料
这是一个红色家庭,24口之家,四世同堂。家庭有中共党员7名,共青团员5名,少先队员1名,这是一个美满、幸福、温馨的大家庭。这个家庭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世代传承。
父亲曾凡德,穷苦出身。其岳父姜景,1937年参加革命,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一个老党员、老革命。在轰轰烈烈的解放大潮中,曾凡德追随岳父的足迹,于1950年5月参加了革命工作,积极加入到清匪反霸土改工作中。他任原木山乡乡长期间,由于工作出色,被评为征粮模范先进个人,该乡被评为征粮模范乡。1953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77年期间,他主要在财务战线工作,分别担任了干事、所长、财政科长、财税局长、财贸部副部长、县供销社主任、财贸工交政治部部长、中共新宁县委第三届、第四届委员、财贸办主任。在那个艰苦动荡的年代中,虽然他集人事、财务权力于一身,却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生活勤俭节约,抵制浮夸风,与政治挂帅的四人帮爪牙作斗争,坚决贯彻毛主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指示,扎实的开展工作,为维持新宁的经济不垮,群众不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该同志根据组织安排, 1977年任县科委主任。1981年任县人大办主任、县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室主任。工作期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曾凡德同志在平时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特别注重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处处以优秀党员的高标准从严要求自己,时处注意树好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时处注意树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时处注意为党增辉添彩,时处做自觉做遵守纪律的模范。他严守政治纪律,注重讲党性、讲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认真地完成好组织和领导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1991年,光荣退休。退休后,他积极参加组织了老年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发挥了一个老党员的余热。近年来,虽然年迈,但是他依然关心时政牵挂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途径就是读书看报。他说,人老了但脑子千万不能“生锈”,只有时刻关心天下事,才能让自己的步伐永不掉队,也才能保持共产主义的信念永远不动摇。
穷苦出身的曾凡德为人严谨,做事雷厉风行,这种作风也被他运用在治家上,特别是对五个儿女的教育上,他一直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他时刻要求儿女们要有坚定地共产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具备自觉学习、爱岗敬业、服务群众、遵纪守法、弘扬正气基本素养。他们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非常注重榜样的力量,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儿女们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在这个大家庭中,还有五个子辈的中共党员,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真正做到了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
长子岩宝,在县电信局工作30年,是在邵阳地区内唯一获得全省收报能手称号的工作人员。1999年,在全省电信系统“百万大行动”中,由于工作出色,被记二等功。其业余时间爱好武术,善于治疗跌打损伤,经常为受伤人员免费治疗,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女春牙,是原供销贸易公司的营业员,也是一个最基层的中共党员,工作中尽职尽责,多次被评为业务能手,公司先进党员,全市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
三子春山,在企业、乡镇、政府法制办等不同的岗位工作过,现任新宁县政府法制办主任、政府办副主任。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与时俱进,特别是在政府法制办工作期间,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为政府做好参谋。主持法制办工作期间,其单位连续四年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排名第一,并由市政府授予“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中,带领全办干部全面完成了污染企业环境整治工作,该办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由于该同志在行政复议工作中表现突出,被省法制办、省人事厅记二等功,2007年、2009年、2010年三年被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多次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大女婿阮明贵、二女婿赵显生,两人是退伍军人,都是火线入党的老党员。在对越的自卫反击战中,勇猛杀敌,不怕牺牲,因战果辉煌,被记三等功。退伍后,受岳父的影响,两人服从组织的安排,在企业工作,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企业改制后,两人没有因为立过战功而向组织提出要求,双双下岗,自谋职业,阮明贵开出租车,赵显生开饮食店,不为政府增添一点负担。
在父辈们的影响下,孙辈们从小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长孙令坤,现役军官,入伍后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合格士兵,在抢险过程中不畏艰险,因成绩显著荣立三等功。通过实际行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在军营里,不断加强理论和军事技能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军校。毕业后,继续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不断的贡献,屡次被军区评为优秀军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孙辈们更以兄长为楷模,5人加入了共青团,一步步向党靠拢。孙女曾雨滋,长沙理工大学在校学生,处处以党员为师,勤奋学习,获院级“我看挫折”征文比赛一等奖,获得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获校级优秀学生管理人才单项奖学金。并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热心公益事业,获院级“我爱我家”情景话剧最佳剧本奖、院级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汇报二等奖,被评为院级 “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团员”、院级 “社会实践标兵”等荣誉,积极参加学校党校培训学习,被评为学校党校第十二期“优秀学员”。
为庆祝建党七十周年,三子曾春山提议全家进行红歌大赛。路过他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不断从曾孙辈中那稚嫩的口中传出。
这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家庭,如果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的成员都能够象他们那样,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传承下去,尊老爱幼,遵纪守法,追求社会公德,爱岗敬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和谐而美丽的。正是这么一段纯朴平凡的事迹,使人们心中泛起涟漪。让我们大家接过这个红色信仰接力棒,共同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