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山是安化名山,沂溪河是安化名河,山峦起伏,流水潺潺,孕育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乡土人情。清水出芙蓉,大福镇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36岁的邓毅华正是该镇的"风云人物"。这是因为,她从2003年出任新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至今,新桥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里修通了水泥路,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部分农家盖了"乡村别墅", 轿车、摩托车、电脑、太阳能热水器以及高档组合音响、家具纷纷进入农家。新桥村在她的领导下连年来获得"全县经济建设十强村"、"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个好"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成为了全县实现科学发展的先进村。她作为安化县目前最年轻的女村支部书记,多次获市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女村官"、"计划生育标兵"、"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并被省委聘请为"助推湖南科学跨越千人咨询评议队伍"成员。
2000年11月,开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她是村上的普查员,当时刚生下小孩只有6个月,需要按时给小孩喂奶。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就动员公婆带着小孩当她的"贴身保镖"。她到镇上参加业务学习,公婆带着小孩就跟到镇上,她到各户进行登记,公婆带着小孩就跟到各户,使镇上的领导和村民深受感动。
安化优势在山,困难在路,新桥村也不例外。邓毅华上任伊始,就在山上做文章,在路上想主意。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宣讲党和政府的林业政策,带领新桥村大男细女上山造林,退耕还林120亩,营造生态公益林1935亩,借助上级政策春风,村里每年获得35000元的补助资金,使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邓毅华想:新桥村要实现全面小康,解决电力、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问题仍然是关键。以她为首的村级一班人,舍小家,为大家,加大了村级公用设施建设的进程。2003年,邓毅华找到当时的新桥建镇试验区领导,找宁安供电所,找宁乡县电力局,全部完成了这个与宁乡县交界的新桥村的电网整改任务。2006年,安化通村公路建设热浪燎人,邓毅华积极争取公路交通部门支持,把村里的2km公路申报立了项。随后筹集了几万元配套资金,自己在修路工地义务投工3个月,夜以继日,走访多个家庭户,克服重重困难硬化了村级公路2000余米,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的出行。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家看到“城市里的街道”修到了乡里农家的屋门口,激动地说:“邓毅华,好妹子,我们新桥的好媳妇。”
新桥村有10个组,310户,劳动力充足。在邓毅华组织下,村里有200多人南下务工经商“赚大钱”。村民刘志奇,在广东创办1家广告公司,近5年来年均净收入50万元。也有不出门在本村搞养殖产业而成为闻名一方的养殖能手。这些致富的村民,都从内心深处感激邓毅华,真心实意拥戴邓毅华为“一把手”。这是因为:村民外出务工经商了,邓毅华就组织村民把他们的责任田土“打理”好,把他们的老人家照顾好,把他们的子女管教好,让他们一心一意通过诚实合法劳动“挣大钱”。村民要搞养殖业,邓毅华就帮助跑项目,跑贷款,提供信息、技术、市场服务。在她的带领下,该村大部分村民都成了生意精,村上发展个体经商户152家,民营企业16家,建成了大福镇辖区内最大的集市。户均存款超过5万元,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280元,被评为该县经济建设十强村。
对村里弱势群体,邓毅华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曾任村支部书记的80高龄的老党员陈林庄晚景不佳,邓毅华每逢过年过节都上门慰问,掏钱为老支书买生活必需品。72岁的“五保”老人马德应不慎摔伤,邓毅华闻讯急忙把老人送到医院,为老人付了几百元医药费。又看到马老倌的住房年久失修,“大落大漏,细落细漏”,疼在心里,当即召开村委会研究解决办法,迅速帮老人修好了房子。刘彩红是邻村长嘴的孤儿,到新桥村投靠亲戚,邓毅华管她的吃、穿、住,还管她的上学费用。
多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浪中,邓毅华就是这样倾心谋划经济发展,热心公益事业,真诚帮助村民群众,成为了带动一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