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罗际成,今年58岁,湖南临武人,现居长沙,长沙市芙蓉区人大城环工委主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我们罗家五兄妹(际民、际强、际成、际雄、利英)如何经营瑞梅大家庭的故事。
“家庭纪念册”传承优良家风 《梅开双荣》这本书是我们罗家五兄妹共同编纂的家庭纪念册。2010年开始收写资料,2012年初版。目前只是对家庭内部发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一本。明年准备再版。编写这部书的初衷是为了纪念逝去的先辈,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先辈的奋斗史,传承家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比如纪念册中有《罗氏家训》,就是前辈留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的格言。
我的祖父罗双贤,出生贫寒,解放前长期给地主当长工,做苦力谋生,“面朝黄土背朝天”是祖父一生的生活写照。祖母刘顺荣11岁当童养媳,通过编制草席草帽维持家庭生计,克勤克俭,操持家务,含辛茹苦,育儿带孙,无私付出,劳苦功高。
父亲罗基瑞(又名春开),解放前曾断续在本村小学读了三册书,在读书的同时也承担重负家务,因家庭贫困辍学。父亲的童年可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几岁就挑起了家庭重担。 解放后参加征粮工作队,1950年在县人民法院任法警,后受迫害回家务农,曾闯荡西北打工,长期在基层义务做人民调解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政策,恢复工籍,因工作出色,获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荣誉证书。改革开放后带头发展个体经济,是第一批“脱贫户”。 发起修造临武罗氏宗谱,历时两年完成《罗氏家谱》新版。父亲的人生路途坎坷曲折,他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清明正义,热心助人,忠孝双全,勤俭持家,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好口碑。
母亲陈贱梅出生两个月就抱到罗家做童养媳,自幼学习龙须草编,解放初期组建县龙须草席厂,成为全县著名草编艺人。每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是全国劳动积极分子,湖南省劳动模范。曾作为郴州地区唯一的女劳模参加北京10周年国庆大典,54岁时被国家外贸局选派到中非共和国传授编织技艺,为国争光。她的事迹也被载入《临武县志》。母亲勤劳智慧、敬岗爱业、工作认真、诚恳待人、孝敬公婆、夫妻恩爱、和睦邻里的高尚品质,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尊敬。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严而有格。我们五兄妹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在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常常为衣食发愁的困难时期,父母抱着“再苦也要让孩子受教育”的朴素思想,勤奋劳作,节衣缩食,想方设法供每个孩子上幼儿园(托儿所)和读书。在家庭教育上,父母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影响我们,用浅显易懂的“家训”引导我们,同时辅之以家法,即子女在外惹了事,回来要跪搓衣板,说明情况并承认错误后才能起来,如果说不清或不认错则用竹条侍候。父母的严格教育教会了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怎样做人,如何做事。
1977年恢复高考,我和大哥罗际明同时考上了大学。大哥16岁参军,18岁提干,27岁考上复旦大学新闻系,后又就读国防大学基本系。长期在西南边疆部队服役,是当时部队最年轻的正师职干部。我22岁考上华东工程学院(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自动武器专业,为国防和社会建设做出一定贡献。四弟罗际雄考上郴州师范后自修本科,成为临武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小妹罗利英考上衡阳医学院,先后在郴州、昆明、长沙等大医院救死扶伤。二哥罗际强留在老家孝养老人、打理家务和生意,支持其他姊妹安心上学和工作,后顶职到县轻工业局。五兄妹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现在我们的儿女也都考上大学和研究生,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表现优秀。
“家庭基金会”凝聚孝德仁义 1997年,父亲因病去世。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按父亲‘丧事简办’的交代办理了父亲的后事。根据父亲的遗嘱,我们五兄妹召开了家庭会,并形成[家庭会议纪要],明确了办理丧事的费用分配和遗产归属,最重要的是建立了母亲的养老基金保障机制,明确了五兄妹共同出资出物赡养母亲、使母亲安度幸福晚年的问题。在【家庭会议记要】的基础上,2006年又制定了【赡养母亲协议书】。协议书更加明确了赡养母亲的具体事项。一是母亲想去哪个儿女家住,就去哪,由所住儿女方负责所有费用开支。二是设立专用账户,由住家记账,我负责核实,定期公布。三是五兄妹共同出资保证母亲吃营养品、疾病医治和雇请保姆等费用。四是以上费用不平均分摊,而是记账公布,由各兄妹根据各自家庭的经济情况,自愿承担适当费用。五是其他未规定的事项,由家庭会议决定。在母亲在世的日子里,我们五兄妹争着感恩尽孝,母亲只好轮流到昆明、上海、临武、长沙等儿女家居住,公布费用后大家争先主动承担义务,每次出资都大于开支,加上过年过节的孝敬款,余款进行稳妥的投资运作,使母亲的养老基金在确保开支的情况下保值增值。
2009年11月,母亲在长沙经过长时间的保养治疗无果,突然病情恶化,生命垂危,我们五兄妹动员全体家人积极救治、排班日夜照护、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用最昂贵最有效的药物与死神争夺母亲生命。家庭会紧急决定每户增资6万元共30万作为抢救母亲的备用金,如果不够,五兄妹再集,并向母亲表态:就是卖房借款也要确保母亲的救命款,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决不放弃!请母亲放心,一定要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在各方正能量的聚合下,奇迹般地从死神手中把母亲拉了回来,并坚持了114天。在抢救母亲的日日夜夜,所有家人都表现出极大的孝心和爱心,医护人员对我们家孝敬老人的行为赞不绝口,称赞母亲养育了这些孝子贤孙,真是一位有福气的老人啊! 2010年春节我们家举办了孝敬老人表彰会,会议充分肯定了家庭每位成员孝敬老人的表现,重点表彰了老三、老五两个小家庭以及四弟媳和4名孙辈个人,还颁发了奖状和奖金。这次孝敬老人表彰会,弘扬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尊老爱老、团结和谐的好传统、好风气,对大家庭成员特别是年轻一代是一次生动的教育。
母亲去世后,留下一笔未用完的养老家庭基金和部分房产,经家庭会议决定,在原家庭基金的基础上,建立【瑞梅家庭基金会】,同时成立【瑞梅家庭理事会】,并制定了【瑞梅家庭基金会章程】,明确了家庭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规则。通过家庭基金会的运作,延续父母未尽事业、支持家庭公益活动、慰问健在长辈亲戚、扶助困难家庭成员以及奖励突出贡献人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父母生前每年都带领我们慰问长辈亲戚,现在父母不在了,我们继承尊老传统,利用每年清明回老家扫墓的机会,以瑞梅家庭会的名义挨家挨户走访慰问分布在7个村的43位健在长辈亲戚,有时还要踏雪冒雨到偏远的山村看望上两代的老人。我们的孝道赢得父老乡亲的交口称赞!
“互联网平台”融汇家庭文化 父母已经远逝,家庭仍在前行。我们五兄妹还担负着家庭运营和家风传承的重任。为了把传承家风与时代对接,打造家庭和谐文化,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家庭文化活动,交流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及时讨论决定家庭重要事项。目前已开通了三个层次的QQ群和微信群平台。一是【瑞梅家庭理事会】,群成员是我们兄弟姊妹五人。二是【瑞梅家庭会】,群成员是我们五兄妹家庭的全体成员共27人。三是【罗家大院】,群成员是与我们大家庭相关联的所有亲戚约100多人。我们在各自的平台上自由平等的发表言论和意见,提出建议,分享健康和快乐,化解家庭矛盾和个人心结。大家庭成员分布在全国多地,有的还在国外,但是我们在互联网平台却是零距离,随时都可网上聚会。长沙和临武是我们大家庭的集聚地。每年清明节,我们大都要在临武老家聚会,一是给长眠的先辈扫墓,寄托哀思;二是集体看望和慰问健在的长辈亲戚;三是找寻我们儿时的记忆,供大家共同分享。在长沙,我们过节放假时经常会组织聚餐和郊游等活动,只要在QQ和微信群上发出活动通知,大家就会积极响应,并按统一要求及时参加。活动期间,我们每个人都可感受到这个温馨和谐大家庭洋溢的欢乐气氛。下一步,我们还想依托已有的互联网平台,扩大交流范围,进一步发展家庭文化事业和社会慈善事业,使家庭文化辐射家族和社会,弘扬家庭正能量,不断探索和实践家庭和谐的新途径,让优良家风世代相传,福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