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家庭在经历妻子第一次换肾手术之后,就已经一贫如洗,负债累累,而上天却偏偏不眷顾他们,灾难继续如约而至,为了保命,妻子不得不二次换肾,在常人看来,这种天大的不幸已经完全可以让一个家庭散了,但看上去身材瘦小的鲁德权老师硬是用“爱”把它“撑”了下来;
“走一路红一线”
鲁德权老师今年58岁,在2009年罗依溪中心完小布局调整、撤点并校以前,即使妻子已经历了一次换肾手术之后,他仍然坚持奋斗在村小教学第一线,38年的村小教学经历,让他一辈子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古丈的乡村教育事业。
1971年,鲁德权高中毕业,作为高峰乡葛连溪村为数不多的“高级知识份子”,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而且一干就是38年,由于教学业绩突出,从不喊苦喊累,哪里偏远就去哪里,38年间,他辗转葛连溪、岩排溪、观音山、青渔潭、毛坪、且茶、焦溪村小,在每个村小至少教学两年以上,最长的有十三年。
1991年,鲁德权随妻子谢根英从高峰乡返迁罗依溪镇,就被分到了只通水路,不通陆路的青渔潭村小,青渔潭村历来民风不好,打牌赌博风气弥漫,“孩子们不爱读书,家长不重视读书”,这让许多老师望而生畏,也是校长最头疼的事。当时,在学区大会上,校长百般鼓励,硬是没有人一个人愿意下去,会议氛围一度尴尬,正当台上的领导们不知所措时,初来乍到的鲁德权站起了来,“校长,我去!”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铿锵有力,既是承诺,也是责任。
开完学区会议,鲁德权简单收拾好行李,扛着教学用书,就向学校进发,走到青渔潭村小一看,顿时傻了眼,经过一个假期,好好地教室被搞得乱七八糟,窗户玻璃被孩子们当成了弹弓靶子,打得千疮百孔,桌子板凳也缺胳臂少腿儿,教室中间堆着未燃烧尽的残渣,教室大门也踢破了一个大洞,这哪里像一个学校?充其量就是一间废弃的小屋,残败不堪。来青渔潭村小之前的20年村小教学经历,让他很快的镇静了下来,“要开好学,就必须先修好教室!”放下行李,挽起袖子就干了起来,门窗坏了就用报纸糊上、木板钉上,桌椅板凳就用铁丝加固,把学校四周杂草拔掉,前前后后打扫了一遍,这才差不多像个学校的样子。摆好桌子,摊开学生花名册等着学生来报名,一直等到天黑,才熙熙攘攘来了几个同学,直到第二天,还是只来了两三个学生,还有十几个学生没来报到。好多家长认为学校以前教学质量很差,都抱着读书没什么出息,孩子不愿意学就不学了的无所谓态度,没办法,鲁德权只能一家一家的上门劝学,一家一家的承诺要把学校的质量搞上去,有几个学生还是鲁德权从打牌桌上劝回来的。
劝回了学生,就得扎扎实实地教好,青渔潭村小是复式教学,开设一、三年级,一年级的学生还好,刚刚启蒙,三年级的学生就差多了,好多基础知识不会,只得重头再来,上一年级课的时候把三年级的学生放在一起巩固学习,第一年,鲁德权忙着家访、补课,学校得以平安渡过。为了学校能正常教学,鲁德权把自己家里准备建房用的木材自己掏钱请木匠做课桌椅,村里不通陆路,只能租船送到学校,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课桌椅运到了学校,船桨不知什么时候被人偷了去,鲁德权还得“赔”!
在青渔潭村教学两年,鲁德权教学踏实认真,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青渔潭村小的教学质量直线上升,当地校长是直乐呵,“青渔潭村基础打好了,你又可以到其它村去了,我看你就适合‘啃硬骨头!’”就这样鲁德权又被派到毛坪、且茶、焦溪村小去啃一个个的硬骨头,而且啃一个算一个,走哪里红哪里,被老师们一致认为是“走一路红一线”的好老师,获荣誉无数。
“没关系,有病!我给你治”
鲁德权在教学上的成功得益于妻子的幕后支持。妻子谢根英是一位普通的农民,鲁德权作为当时村里的唯一教书匠,是文化人,很受村里姑娘的追捧,可他偏偏对谢根英一见倾心,谢根英不仅年轻漂亮,还很能干。那是1984年的一天,鲁德权按捺不住思念给谢根英写了一封情书,信中很直接地表达了对谢根英的喜爱,可谢根英碍于自己的身体不好不敢接爱鲁德权的爱意,便在信中回绝了他,“很抱歉,我身体不好,不能拖累你!”鲁德权看完回信之后,便跑到她跟前说:“没关系,有病!我给你治!”正是这沉甸甸承诺承载了鲁德权对妻子沉甸甸的爱,还是一辈子的付出。
妻子的病源于她16岁那年患的慢性肾炎,由于当时医疗技术的限制,仅抓了几付草方子,服后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好了,不用治疗。”回家后父亲也这样说,然后就此了之。但是她知道慢性肾炎是富贵病,累不得,复发性很强。
和鲁德权结婚后,妻子一直一个人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还要负责田间的劳作。91年,返迁到罗依溪镇之后,一切还要白手起家,建房没地基,就在自家地里平地基,家里没钱,舍不得请小工,就自己一锄一锄的挖,一筐一筐的背,鲁德权白天上课,晚上回来就帮妻子一起挖,一起背,经常打着手电挖到深夜九十点,大约用了半年的时间,两口子硬是用柔弱地双手平整出了一块地基。为了补贴家用,妻子还在家里做豆腐、做豆芽,每天清早挑到集市上去卖,卖完了豆腐、豆芽,再回家泡黄豆,为明天的豆腐作准备。凌晨三四点钟,再起床用石磨磨豆浆做豆腐,然后再赶早集卖。天天如此,年年一样,妻子并没有因为家里的农活忙而耽误鲁德权教学半分。妻子谢根英说:“那个时侯,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攒劲攒劲做,找更多的钱,让全家人过好生活,可能是奔着想法去的,所以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累!”
第一次换肾
由于劳累过度,2002年的一天,妻子谢根英患了重感冒,在当地小诊所输了几天液,还是不见好转,才跑到县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被告知是尿毒症,目前最有效地保命办法就是先做血液透析,然后再换肾。听到这样的诊断,鲁德权如同晴天霹雳,顿时感觉天像塌下来一般,自己一个人跑到病房门口流眼泪,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为了妻子,为了当初对妻子的承诺,他强迫自己不能倒下,必须振作起来,妻子才能有救。次日早上妻子就被转到州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此后,每周要透析两次,维持了半年时间,就花光了他们所有的积蓄。意识到透析终究不是个办法,还是个无底洞,必须尽快换肾。换肾需要20万元,可家里一分钱也拿不出了怎么办?亲戚东拼西凑了十几万元,还差几万元,没办法,鲁德权只得上门乞讨,单位、熟人能讨的地方全部讨了,终于凑足了手术费,于2003年12月7日,在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了换肾手术,所幸地是手术非常成功。
手术后,妻子有排异反应,心慌、呕吐、吃不下饭,情绪很是不好,甚至有轻生的想法。那时鲁德权正在焦溪村小教学,为了鼓励妻子,他不得不家里学校两头跑,每天中午从学校里赶回来给妻子喂米糊,天天都是半夜三四点钟起来打米粉,熬成糊喂好妻子,再小睡一下,然后再上班。晚上放学回来,还要把妻子像小孩子一样哄上一哄,背着妻子满房里打转,天气好的时候,还把妻子背在院子里看星星。鲁德权这样家里学校两头跑,瘦了好多,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通常都说“换肾容易养肾难”,手术后,妻子每天都要服用抗排异反应的药物,鲁德权就把自己的工资本抵押在银行,贷款两万元给妻子买药,两万块钱只维持了三个月就花的精光。妻子意识到不可能光靠贷款度日,还有两个小孩在学习,必须生产自救,日子才过得下去。于是,妻子拖着病体向邻居借了50斤黄豆,又操起了老本行,做豆芽卖。鲁德权每天早上三点准时起床洗豆芽,三点半左右开始做早饭,早饭做好了之后再叫妻子起床吃,然后再把妻子、豆芽送到集市上,再赶回去上课。妻子的豆芽摊旁边,鲁德权还支起了一个简易案板,方便妻子休息。毕竟不同于常人,妻子卖了几个小时后,必须休息个把小时,睡醒来后接着再卖。日子就这样被鲁德权和妻子艰难地撑了下来,儿子高中毕业时,专门筛选有助学贷款的学校填报,并利用假期到街上炸油耙耙卖以补贴学费,一个假期挣了五百元左右,虽然很少,但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却是解决了燃眉之急的。
“妻子在,才叫家,要不惜一切保住妻子的命!”
第一次换肾,妻子只维持了八年。按理说,保养好的话,用20年都没问题,可妻子这都是生活所迫,累坏的。
2011年,妻子的移植肾出现了排斥反应,心慌、呕吐、全身乏力、肿胀、血肌酐升高,人也变得异常惟悴。9月,夫妻俩跑到武汉同济医院治疗1个半月,移植肾还是没有挽救过来,走出医院,两口子在旅社抱着大哭一场,没办法只能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家里,再一次接着一次透析。看着妻子日渐虚弱的身体,每每想到妻子生病之前的美好,鲁老师异常心疼。
必须再次想办法救回妻子,可此时的家庭情况已是负债累累,什么办法既能省钱,又能保证肾源的质量呢?鲁德权冥思苦想。对了,何不自己给妻子捐一个肾呢?有了这个念头之后,鲁德权异常兴奋!此时刚刚过完2012年的春节,大年初六,鲁德权就不声不响地跑到当地医院化验血型,当得知化验结果与妻子的血型完全一致时,鲁德权便迫不及待地给卧床不起的妻子打了电话:“三儿(妻子小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的血型与你完全一致,我可以给你一个肾!”话音刚落,鲁德权从电话声中听出妻子的啜泣的声音。尽管妻子对鲁老师的决定有多么的不舍,亲人对鲁老师的决定也不可理解,可终究拗不过他的执著,于是第二换肾被提上议事日程,鲁老师除了到处筹钱之外,还得把自己的肾养好。6月3日,妻子住进了湖南省湘雅三医院肾移植中心进行术前调理,两个月多后,在该院进行同种亲体肾移植手术,所幸地是,手术非常成功!鲁德权捐肾救妻的事迹感动了所有人,就连当时接诊的主任医师成柯也禁不住发出感叹:“我行医20余年,老婆给老公捐肾的多,而老公给老婆捐肾的是寥寥无几,真难得啊!”
采访中问鲁德权老师:“你怎么想到要把自己的肾捐给妻子?”他想都没想说:“我只认一个死理,妻子在,才叫家,妻子不在了,那家也就没有了,所以要不惜一切保住妻子的命!”很朴实话语却道出了丈夫对妻子浓浓的爱。
历经二次换肾之后,妻子的免疫力大大下降,现在,每个月还需要6000多元的药费,儿子的工资加上鲁德权的工资,每个月的药费勉强撑了下来,生活费就靠妻子的几百元的低保,日子虽然清苦、艰难,但心里舒心。妻子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儿媳妇,儿子二十八九了,由于家里有一个生病的母亲,硬是找不到一个女朋友,这成了两口子的心病。
“夫妻恩重同一世,伉俪情深共此生”。这大概就是人间真爱吧!这个家庭就是人间的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