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苗家黛帕建新功,努力实现旅游梦—吉首德夯旅游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黄娟事迹材料
作者:湘西州妇联向艳红      发布时间:2015-04-13 14:15:11

前言:她有高超的苗鼓艺术才能,但却为人低调,不张扬不聚焦。她每天都对观众报以灿烂的微笑,用铿锵有力的鼓声向世人传递着魅力湘西的独特风韵,她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黄娟,女,苗族,现年32岁,大专文化,2002年毕业后在吉首德夯旅游实业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导游、主持人、艺术团领班、艺术团主管、生产部副经理等职务,现任公司生产部经理,主要负责景区节目表演和导游工作。多年来,凭借其高超的鼓舞水平和人性化的管理风格,得到了公司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多次荣获公司年度优秀员工和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获得湘西自治州十大新闻人物奖,2005年率领鼓队参与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魅力城市》选拔赛,2005年6月参加了首届德夯•中国鼓文化节并荣获中国苗族第五代女子苗鼓王称号,2006年应湖南电视台邀请参了《快乐大本营》、《越策越开心》、《谁是英雄》等栏目;2007年获得中央电视台颁发的最美苗家姑娘奖,2008年应邀参加东方卫视《挑战吉尼斯》栏目,2009年吉首市政府推荐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栏目。

勤学苦练 开拓进取闯事业

湖南省德夯景区吸引游客的,除了四季如春的峡谷风光外,苗家“圣物”之称的苗鼓也成了吸引众人眼球的“法宝”。黄娟家住吉首市矮寨镇大兴村,真正的苗家黛帕(苗语中称女子为黛帕),从小就是在鼓点声中长大的。苗鼓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的时候,多头魔怪为害苗乡,吞食孩子,无恶不作。勇敢的苗族人亚雄带着全寨的伙伴们跳下天坑,经过七天七夜的血战,终于杀死了凶残的多头魔怪,救出了美女阿珠。全寨人扶老携幼围着熊熊的篝火狂欢,庆贺胜利。亚雄剥下魔怪的皮,蒙成一面大鼓使劲敲打……,这个传说,或许就是苗家女子喜好打鼓的最好理由。而苗家每逢遇到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决策,一定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吃牛合鼓”仪典,一面鼓代表苗族的一个系或部落。百面鼓齐响,象征着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苗鼓成了苗家精神支柱,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苗鼓文化,也成为湘西文化的一部分。“天下鼓乡,湘西德夯”,这成为湘西苗族的民俗品牌。德夯景区自1986年成立开放以来,成功地举办了多届苗鼓节,通过比赛,产生了六代苗鼓王。2005年中国鼓文化节在德夯举行,苗鼓比赛成为了活动的经典大戏。经过三天的激烈争斗,21岁的苗家女黄娟夺得鼓王称号。黄娟介绍,打鼓是艺术与体力高度合一的表演,展示力量与技巧的美感,为了拿下鼓王称号,她曾经向第二、三、四代鼓王拜师学艺,相互切磋,追求艺术的最高点,平时在景区给游客表演打鼓时,她经常刻意收集观众的意见以便改正自己的不足,在比赛前一个月,独自一人把自己关在家里学习钻研打鼓的技巧;在景区当节目主持人期间,她还向湘西著名主持人黄亚平学习主持的技巧、魅力,这也为她后来参加系列电视台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娟与前四代鼓王唯一不同的是,她是苗族历史上第一位会说英语的鼓王。她还把鼓声传到了新加坡等地。黄娟从小聪慧,学习成绩优异,曾经就读长沙一大专院校。她能说一口较为流利的英语,每当有国外游客时,必定是安排她出场表演,“洋鼓王”将传统的苗鼓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如今在她的精神传播下,组建了一组组鼓队,培养了一批批鼓手,得到了苗岭四乡的好评。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把苗鼓文化推向新的台阶。她还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她曾为苗岭山乡、社会团体、学校等教过苗鼓,给苗族文化贴上专业化、系统化的标签。她说:“我希望能通过我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苗族的历史,了解苗族的鼓文化,使苗鼓文化从德夯苗鼓之乡走出湘西,传遍中国,走向世界。”

身先士卒 兵头将尾树典范

自2014年2月升任为生产部经理后,她时刻对自己高标准、高要求,用实际行动来促使自己干好每件事、每一项工作,工作中处处走在员工的前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生产部有导游组和演职组,有员工60人,生产部的工作即有苗族歌舞展演、拦门迎宾,又有苗家作客、导游讲解,哪一项都是直接面对游客,哪一项都是景区服务的形象体现,只要有半点疏漏,就会出现工作的失误,甚至会造成游客投诉。班组工作重在管理,针对导游组11名导游员,黄娟利用业余时间向他们讲授苗家鼓文化、导游方面的知识,还分批次组织业务骨干和员工进行“1-1”现场结对练兵,将所学到的知识及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员工,黄娟还为导游员量身制定了导游组考评表,考评项目分优质服务、苗歌、苗语、八合鼓、撼山鼓、导游词等六个方面对导游员进行百分制考评,对总分或项目分较低的导游,黄娟就手把手的教,甚至有时亲自和导游员一起带游客。导游组里的张夏原来一直组织纪律性差,平时里对任何人都不太服从,自己也一直拿的是三级导游证,黄娟来到生产部后,发现张夏口才好、本质不坏,于是就把自己原来当导游的经验和张夏一起交流,以自己高超的导游水平和人格魅力镇服了张夏,现在张夏夜成为了景区的导游标兵并顺利拿到了一级导游证。景区的节目演职组人员多且杂,素质高低不一,管理难度较大,她在内部管理上建立健全了员工奖罚制度、工作服务流程和标准等各项制度,针对各项制度,她事先征求员工意见并通过会议公开执行,让员工都了解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到班组管理上来,把管好人用好人作为干好工作的前提。在演出水平上,她为了能把节目编排好、节目有创新,她总是身先士卒,有时为了一个节目的编排和创新,她要自己先练上几天,并要让业务骨干提出建议后才安排下去。在她的努力下,德夯风景名胜区推出苗族农耕文化园项目,向游客现场展示苗族农耕及锻银、蜡染等民俗技艺,进一步打响了“千年苗寨风情”品牌;在处理班务工作时,黄娟同志是出名的“黄铁面”,铁面无私,她劳动组织能力强、任务分工合理、明确,坚持实施班务公开、张贴上墙,公开、公平、公正,任职以来,生产部没有出现过一起因工分或者劳动分工不合理引起的纠纷。每到节假期,黄娟为确保游客在德夯旅游期间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玩得开心、购得舒心,她和员工们一起着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督促检查、严格落实领导值班巡查制度,保证景区旅游市场秩序安全有序,没有一起游客投诉事件发生。如今生产部的工作得心应手,工作井然有序,在平均每天接待一千人的工作时,都忙而不乱,一张张热情周到的笑脸迎得了游客的信任和满意。正是有了黄娟这样的典范作用,生产部在她的传、帮、带下,有15名班组员工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如员工龙仙花当上了领班,王萍成为了主持人,在2013年11月9日的“吉首国际鼓文化节”中,杨欣荣获“第六代女子苗鼓王”称号,时节海获得“第三代男子猴儿鼓王”称号。

以诚待人 和谐造就旅游梦

近年来,旅游已成为湘西州经济工作的亮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吉首市乃至于湘西州的热潮,而德夯苗寨以其“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的独特旅游资源,带动了吉首市矮寨特大桥、乾州古城和周围县其他风景名胜区发展。无疑游客的增加和景区形象的提升对生产部的工作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旅游接待又要培训合格才能上岗,那么留住老员工,打造一流的旅游团队也成为黄娟心中的大事。德夯风景区离吉首市城区有24公里,班组的大多数员工都是年轻人,为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她一方面以员工归属感为切入点,坚持与职工谈心交流,她要求自己每月至少和本班员工每个人谈一次心。由于她经常对本班职工走访谈心,谁家有难事,哪个员工有情绪,她都了如指掌,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如第三代男子猴儿鼓王时节海最初时认为工资低,想跳槽到其他公司,黄娟得知情况后,及时和他沟心交流,她说:“我们都是老员工了,在一起工作本来就是缘分,公司现在发展也越来越好。”最后时节海还是留了下来。正是她的谈心交心,在很大程度了提高了班组凝聚力,提高了员工对班组的信赖指数。另一方面她以员工幸福感为出发点,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从“贴近工作、贴近实际、贴近员工”出发,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趣味文体活动、新春联欢会、员工义务奉献等等,鼓励并支持各个兴趣小组开展球类团体对抗赛等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在她的努力下,整个班组凝聚力越来越强、演出水平不断提高、安全效果良好,创造了10多年来无人员跳槽、景区无安全事故的好成绩。2013年吉首市德夯苗寨入选《美景中国—中国最美潜力景区排行榜》,并被评为“中国最美潜力的十大乡村旅游”之一,成为湖南唯一入选该项目的景区。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吉首市矮寨大桥、德夯苗寨、乾州古城等各大景点三天累计接待游客量达28.89万人次,同比增长41.38%,实现旅游总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32.17%。

面对着景区效益的增加,形象的提升,黄娟从小心里藏着的旅游梦也在逐步实现。如今以德夯为主的吉首乡村旅游品牌基本成型,吉首旅游产业市场号召力进一步扩大,为吉首打响“谷韵吉首·带您走进神秘湘西”城市品牌,打响德夯“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品牌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