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深流 大爱善行
作者:左珊珊      发布时间:2015-04-27 17:07:13

王锦婵在给病人剪指甲。

王锦婵在给病人盖被子。 

她是一名护士,经常忙得脚不沾地,父亲病危时,她无法抽身,以致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她是一名义工,社区义诊、爱心募捐,处处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她叫王锦婵,年仅26岁,益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名普通护士。

4月24日,记者见到她时,她彬彬有礼,逢人都带着阳光般的微笑,给人正能量。正是这位阳光女孩,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她的大爱善行,温暖着身边的人。

父亲弥留之际,她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24日下午13时左右,医院病房、走廊上都住满了病人。每隔几分钟,走廊里就传来急促的叫喊声:“护士,快点,要换药水了”“护士,我要上厕所了”“好,我马上来!”王锦婵一边应答着,一边熟稔地清点着药品,然后匆匆忙忙地往病房赶。从早上上班开始,王锦婵就一直这样,不停地穿梭在病房、走廊、护士站之间,忙得连歇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吃午饭也都只是乱扒了几口。她说,病房里共有70多个病人,只有6个护士照料,每名护士平均要护理10余名患者。“这样忙碌一整天,双腿酸胀,疼得连路都不想走。”王锦婵苦笑着说。

正是由于工作太忙,以致父亲病危时,王锦婵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去年11月,52岁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心口剧疼,母亲不懂急救知识,慌得不知所措,急得给王锦婵打了20多个电话。然而,王锦婵因为工作太忙,没接到电话。当忙完手头工作时,王锦婵才看到母亲发来的信息,一下子吓傻了:父亲送往沅江市人民医院后,没能抢救过来,已经病逝。“如果我能及时告诉妈妈急救知识,爸爸也许不会去世。”王锦婵在心里责骂了自己无数次,恨自己没能及时挽救。忆起往事,王锦婵几度哽咽。“经历了这个事情,我才明白,其实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王锦婵说,她所在的科室接诊的都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而她特别注意将急救知识传授给患者或患者家属。

身兼义工,让16岁肢残女孩重新站了起来

熟悉王锦婵的人都知道,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义工。难以想象,工作忙得不可开交的王锦婵,竟还经常参加义工活动。因而,当记者向她的同事提起王锦婵时,每个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评价:“善良,吃苦耐劳”。

2011年11月,偶然的一次机会,王锦婵听闻资阳区有位16岁的女孩,和男朋友分手后,一时想不开从家中3楼跳下,导致右腿粉碎性骨折。由于家庭贫困,治疗、护理不到位,女孩最终需要截肢。得知这一情况后,王锦婵想方设法问到了女孩的家庭住址,并前去探望,随后将女孩的情况反映到医院。在王锦婵和医院的帮助下,女孩很快做完了截肢手术,伤口恢复得很好。

2012年5月,王锦婵再次去女孩家探望时,女孩的父亲向她透露,女儿想装假肢,可是无力支付医药费。王锦婵回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了让女孩能够再次站起来,王锦婵多次找医院领导沟通,最后医院联系到长沙的一家义肢康复训练中心,并答应免去女孩安装假肢的医疗费用。一切准备就绪,前去长沙的那一天,王锦婵又请医院安排了120救护车,陪着女孩一同去康复中心安装假肢。

王锦婵的善良深深地打动了女孩的家人。他们多次前来医院感谢,每次遇到王锦婵,都会热情地招呼她去家中坐坐。而女孩也渐渐从肢残的阴影中走出来。如今,她将王锦婵视为亲姐姐一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来短信问候。

大爱善行,温暖尿毒症姐弟

资阳区张家塞乡的李卉、李玉姐弟俩,2006年、2011年先后患上了尿毒症。2012年8月31日晚,一场大型的爱心义演活动在鹅羊池广场举行,为姐弟俩筹集了10万余元善款。殊不知,在这爱心如潮的背后,王锦婵与众多爱心义工付出了诸多心血。

自从得知李卉姐弟身患尿毒症的消息后,王锦婵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他们。她将李卉姐弟俩的情况反映给医院领导,在全院组织开展了几次募捐活动,筹集爱心款。

李卉姐弟俩每周都要来医院做两至三次透析,而医院透析床位紧,不够用。王锦婵就趁着晚上透析人数少,借用医院的推车,将姐弟俩接来医院。做完透析后,又将他们送回家。有好几次,王锦婵下了班回到沅江,恰好接到李卉父亲的电话,说要给李卉姐弟俩做透析。王锦婵二话不说,立马坐班车从沅江赶回医院,这让李卉姐弟俩备受感动。

在爱心义演活动举办前,王锦婵四处奔波,联系爱心人士;在义演现场,她布置现场,维持秩序,忙前忙后,连晚饭都顾不上“每一个生命都是如此珍贵,何况他们还这么小,更应该好好地活下去。”面对李卉父母的感谢,王锦婵总是这样回答。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