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弦奏响师生情
作者:陈敏      发布时间:2015-05-07 14:47:31

琴音飘渺,似一缕青烟在微风中游荡,忽而如泣如述,千回百绕,似高山流水心旷神怡,忽而战马嘶鸣,刀光剑影,似千军万马激战正酣。台下鸦雀无声,学生沉醉于旋律中。一曲终了,曹蕙姿怀抱琵琶冲台下粲然一笑:“该让你们练练指法了!”这个下午,在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的讲台上,曹蕙姿和往常一样开始了她的教学。每次开课前,她都会来场“开场秀”,目的很简单——让学生们感受音乐的美感。

结缘音乐勤钻研因材施教收获多

从面相看,曹蕙姿根本看不出是接近不惑之年的人,她的笑容与言谈举止透出一股少女的娇憨与纯真。“音乐让人显得年轻!”曹蕙姿从小喜爱音乐,中学时代已初露文娱锋芒。因为仰慕古代仕女画中那份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雅致,小小年纪选择学琵琶,并一直坚持至今。大学毕业后,曹蕙姿在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担任讲师,负责声乐与琵琶专业课程的教学。从周一至周五,她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在教学过程中,她特别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在上琵琶课时,她关注学生的指法运用技巧,不放过每一个细微的失误。一次,一名学生正在练习指法,她循声望去,喊一声“停”,走上前手把手纠正这名学生的指法。每次上课前,曹蕙姿都要检查作业,让每名同学逐一弹奏。学生知道,这叫“王麻子过硬”,在曹老师这里,想要滥竽充数蒙混过关,那可是门都没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了深入研究教材,扎实备好每一堂课,曹蕙姿还经常和学生分析问题,及时给予指点。学生李欣芮回忆自己初学指法时总想找诀窍,曹老师的一席话开导了她:最好的诀窍就是不厌其烦地练习,弹琵琶是手上功夫,一天不练都不行。曹蕙姿善于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挖掘潜力。她鼓励学生每种唱法都应该掌握,但要记住术业有专攻,必须精通一种唱法。二年级学生吴霜原本学声乐专业,因为声带损伤,一直无法提升水平,曹蕙姿多次找她谈心,建议她改学琵琶,后来,这名学生在专业上大有长进。她大胆尝试在教学会考中采用音乐剧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因材施教收获多,真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近5年多来,她指导学生比赛屡获国家级、省级大奖,相继获得湖南城市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比武奖等重大奖项。

艺精于勤荒于嬉言传身教不松懈

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曹蕙姿深知专业知识领域的宽广与知识更新的迅速,她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经常参加、观摩国内外著名歌唱家的音乐演唱会、大型比赛及声乐教育家的教学讲座。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她多次参加省、市的各种演出和比赛,并于2006年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研究生,获得了硕士学位。见过曹蕙姿的人感觉她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每次带队汇报演出都会亲力亲为。很多时候,排练一台节目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曹蕙姿全程陪伴学生。很多学生清楚记得,为排练一场毕业音乐会,曹老师每天按时搬把凳子守在教室门口,学生练完一个,她说声“ok”就放走一个,不行就重来,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从舞台道具、服装到排练队形、姿势表情,曹蕙姿一一严格把关,是出了名的“完美曹”,2010年夏天,曹蕙姿带领学生乘坐火车前往大连参赛,在火车上,她发现一名学生的参赛服装不太合身,她连夜为学生改制舞服,每一颗钉珠、每一个亮片,都由她亲手穿针引线缝制。

很多学生毕业后仍和曹蕙姿保持联系,她的手机里存着近百名学生的号码。逢年过节,她的手机响个不停。师生会话,没有过多的客套寒暄,曹蕙姿每次在电话中总会问对方的工作及专业进展情况。亲友们常开玩笑说,听她接听学生的电话就像在上课。在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曹蕙姿结合本职工作相继研发了10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如《一种唱歌姿态辅助装置》《弹力锁紧式琵琶弹奏指甲》《电箱琵琶》等。瞧,她连创造发明也离不开心爱的音乐专业!曹蕙姿说,有句老话叫“艺精于勤荒于嬉”,是忠告也是警示;告诫自己艺海无涯,追求永无止境。  

通知公告

潇湘女性网 www.hnwomen.or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81号-1

主办单位:湖南省妇女联合会 协办单位:凤网传媒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1号 邮编:410011

妇女维权电话: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