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出生的她,喻建平,原本有一份在大城市不错的工作,却因为父亲是这片高寒山区的老校长,老公是一位中学教师,家中兄妹大多是老师,于是听了父亲一句劝,放弃大都市优越的工作,2001年,回到了稠树塘镇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一干就是17。
17年,她由当初的少女成为今天的少妇;17年,她由当初的小丫头成长为今天名闻武冈古城内外的一位著名校长;17年,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了一篇又一篇华章,成为武冈教育的一道风景,学校管理的一张名片!
有道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喻建平用她的经历对这句话作了最精彩的诠释。
我们采访她的同时,还采访了稠树塘镇中心学校的校长马昌盛,我们问马昌盛校长:“为什么稠树塘学区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年新台阶,由五年前的全市倒数第3名上升至如今的全市第1名?改变薄弱学校,你用了什么灵丹妙药?
“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就是任命了像喻建平这样爱岗敬业情系山乡的一批女校长。”
让我们追寻她的足迹,去感受她成长的艰辛与磨难,幸福与欣慰。
坚定信念 初露锋芒
2001年6月,19岁的喻建平初登讲台,和所有的新教师一样,遭遇了许多的困难和迷茫。但她从不灰心丧气,她以教学工作的痴迷和热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不足,坚持不断的学习,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在班级管理方面,以她的细心,耐心并倾注自己的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尊敬,她的课堂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学生们都把上她的课当成了享受。她的班级面貌很快焕然一新,她的管理模式也成了学校班级管理的一块模板。
在积累过程中,她的努力逐渐见效,由教学新人,逐渐成了学科的把关教师、学校的王牌教师,年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几乎年年被评为教学先进个人,多次荣获市政府嘉奖,2008年、2016年两次立三等功。2007年被评为武冈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者二等奖,2014年被评为武冈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者一等奖。
临危受命 打翻身仗
2007年后,稠树塘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下降,2010年在全市17所农村中心小学中排名倒数第三。为提高教学质量,挽回学校声誉,市教育局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任命喻建平为中心小学新校长。
上任伊始,工作千头万绪,人心浮动,能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打破工作僵局,改变管理颓势,她内心万分焦急。在学校书记帮助与配合下,她稳定了心神,重拾了信心,决定背水一战,走教学改革之路。先从教师的教风改起,践行“诚信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管理理念,学校提供平台,能者上,不论资排辈,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才能。再推行绩效考核制度,以师德与教学能力来考核所有的教师,打破以资格论工资,所有人的工资都是结构制,能者多得,优者多得,让人人都有很好的工作态度,有敬业、奉献精神。最后,与教师们逐个谈心交心,想方设法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用真诚换真心,很快赢得了老师们的交口称赞。教风正了,学风浓了,校风新了,学校很快走上了良性运行轨道,形成了一种全校师生力争上游的崭新气象。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立竿见影。2011年,学校在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上升了6名,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2012年,再进一大步,获得全市第四名;2013年,荣获全市第二名,2014—2017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市第一名。她也在2012年、2014年、2016年、2017年四年被评为武冈市“优秀校长”。
扎根乡村 无怨无悔
晃眼间,她在稠树塘镇工作已有17年,成为了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好老师、好校长,但对家人总是心中有愧,当她一想到那刚刚开始步入正轨的事业,想起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却又不忍心放弃和逃避。
17年,她“以身作则,以校为家”。每周星期日晚返回学校,星期五放学后回家,这成了喻建平雷打不动的规律。有机会进城开会或办公事,也是来去匆匆,很少有时间回家里去看一看。虽说学校并不是离开她就不能运转,可是她心里始终有一份牵挂,有一份责任,用17年坚守,守住了党的乡村教育阵地,守住孩子们成长的蓝天。在这偏僻的乡村,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