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在外务工学艺到返乡创业
谭艳林出生于1985年8月10日,湖南省龙山人。因家庭贫困,成绩优异的她为了弟妹能完成学业,主动放弃学业于2001年开始南下打工,边打工边自学,从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小姑娘成长为产品设计师,拿到大学文凭,最后成为外企高薪业务经理,其间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当一切都越来越好的时候,五保户的姑姑却因意外摔伤,半身瘫痪,本就没有经济来源的她几乎奔溃,她想一定得让姑姑有经济收入,才能度过难关,联想到姑姑精湛的手工编织技术,她便设计一些图稿让姑姑手工编织出来,卖给她的国外客户。意外的是,手工产品很热销,姑姑一个人根本供不应求,姑姑有了经济收入,人也开朗了,谭艳林就想,类似于姑姑这种社会弱势群体,都需要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经济价值的体现,于是萌芽了创办公司的想法,以便带更多像姑姑一样处于困顿中的女人实现人生价值,2009年她放弃高薪工作返乡业。2011年创办惹巴妹手工织品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总经理。
安置残疾人就业
看到姑姑从绝境走了出来,对生活重新充满希望,她决定要为更多残疾人点燃希望,要社会多尽一些责任,安置一些像姑姑一样的残疾人到公司就业,为残疾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是她返乡创业后最强烈想法。龙山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没有企业,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只有老弱妇孺在家,她决定把扶贫车间办在农村,村民称之为希望车间,在深山苗寨办厂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山里山外,参加惹巴妹手工织品厂培训会的第一天便招聘了89名职工,其中23个残疾人,然而问题出现了,这些人员虽然都会手工,但手法不统一,只勉勉强强织得拢,再加上一部分残疾人由于身体残疾的原因,反复操作多次也不成功,浪费材料不说,做出来产品根本没法卖,在编织生产过程残疾人要比正常人困难大很多,所以夜深人静的时候,她都还在做“如何教残疾妇女姐妹们的教案”,天一亮就会到残疾妇女姐妹们家里去手把手教她们,看到她们学会了她才会心一笑。并且,工人们做出来的这些卖不掉的产品自已也要回收,建立她们的信心,尽管她自己囊中羞涩,但还是凑钱把第一批没法卖的产品回收,乡亲们觉得自已第一次做的不合格产品老板都回收了,大家就更加有信心在企业做事了。但创业初期问题依旧很多,一个马来西亚客户下了一个大单,并且对交期有严格要求,工厂出现用工慌,一下子去哪里找那么多熟练的员工?谭艳林急得吃不下,睡不着。妇联的领导得知此事,专门上面了解情况,随后马上以妇联名义组织了手工技能培训,有100多人报名,培训1周后考核通过的人就可以直接上岗,最终订单得以按期交货。乡亲们也都很开心能在自家门口上班,残疾人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安置留守妇女就业,让更多妈妈留下来
有次出差前谭艳林去学校看她女儿,女儿同桌清澈却羡慕的眼神让她心疼了,原来她的妈妈外出打工了,一年才会回来一次,这让从小也是留守儿童的她感同身受。她留意到还有很多类似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他们的成长需要妈妈的呵护和指引,苗家妹民安分公司便应运而生,把车间建在学校门口,让陪读妈妈能有一份稳定工作,更多妈妈也能有机会留下来,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还有一些妈妈甚至是一边奶着孩子一边手工编织,她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是也很幸福,孩子不在留守了,老人也有人照顾了,妈妈们能家门就业,甚至居家就业,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增产创收。她说:“作为既是妈妈、也是女儿的我来说,这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事业,不管前路多么艰辛,我都会坚持下去。”
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
15年的时候,“精准扶贫” 这个词,频频出现在电视、报纸上。看到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政府扶持政策下来,谭艳林开始明白国家的战略扶贫政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举办了多次“贫困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与员工签订帮扶协议,同时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她决定把惹巴妹按“公司+车间+农户、闲置、弱势群体”的经营模式进行生产,把脱贫“短板”变为扶贫“主力”,17年她成立了湘西州第一个扶贫车间。
党和政府为了彻底解决落后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出资修建了安置区,让山区百姓移民搬迁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地方,还给移民区的孩子们修建了学校和幼儿园,山区的孩子再也不用摸黑跑好远崎岖的山路去学校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幸福!谭艳林在想孩子们的父母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远离劳作的土地,怎么工作呢?锦上添花易,就着这好政策,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惹巴妹在湘西州各乡镇8个异地搬迁安置区建立扶贫车间。要让异地搬迁的贫困户能在家门口上班,增加收入,也让孩子、老人有人照顾。
扶贫车间全州开花
看到龙山的贫困妇女姐妹们一个个靠双手脱贫了,她发自内心的开心,这是一个传递正能的事业,她要把这个爱心事业布遍全湘西州,要让其他县市的妈妈们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孩子不再留守,也要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手工编织实现人生价值。2018年她开始在湘西州8县市开展免费手工技有培训,年培训人次达4000余人, 并把扶贫车间设在八县市的农村,让其它县市贫困村的姐妹们也能不出村就能就业,通过手工编织产业,让村子的年轻姐妹多了起来,目前全州设立扶贫车间21个,共带动湘西州八县市城乡妇女1221人就业,其中带动贫困户900户,残疾人226人,计划在2019-2020年签订帮扶协议,培训农村留守妇女、残疾人、贫困户、城镇下岗女职工2000余名。她说:“让她们在家门口有一份工作是她的使命,尽管扶贫车间设立在农村,增加了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但是她坚持每天奔波于各农村的扶贫车间,由于扶贫车间路途比较远所以她几乎吃在路上、住在路上,但是她乐此不彼,因为贫困姐妹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她的动力。她说:“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最后冲刺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会一直带着农村姐妹们共同努力下去,助力脱贫攻坚,共同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2018年10月谭艳林被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谭艳林的扶贫模式开始在全州红花遍地开。
社会责任、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
先富起来的她没有推卸责任,而是更加关心关爱残疾人和贫困户。自创业以来,她每年都向特殊教育学校、敬老院等单位积极捐款捐物,赢得了群众赞誉。惹巴妹公司还定期开展各种义卖活动及公益电商平台,对贫困户定向帮扶。7年来,谭艳林凭着对爱与责任的担当,悉心培训员工,创新品牌,拓展市场,把传统手工与现代科技融合,让公司迎来了一次次华丽蜕变。现公司已有500个款式均为原创设计,将民间手工与现代科技以及现代时尚元素有机结合,以此传承和保护民间传统编织的技艺。现在又创新的将传统手工编织产品与智能科技结合,采用自主设计的基于大数据的湘西民俗织品的智能设计系统,应用智能化改进的编织设备和钩针等,完成包括服饰、包帽、文化创意用品、家居家饰、装饰软装五大系列多款款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如老人防走失挂件,移动监控玩偶等,推进民俗织品全面迈入智能时代。
谭艳林说:“希望把湘西民间手工编织技艺推向世界,让民间手工产业化,以此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创业是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