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7月担任宜章县第八中学的校长以来,她就像上了发条的闹钟那样不停地运转。宜章八中摊子大,事情多,综合楼工程协调、大班额的化解、校园安全建设、学困生转化……要管理好偌大的一所学校,
仅一个忙字已无法形容,可她还是不忘学校帮扶的贫困户,经常挤出时间,深入到学校驻点帮扶的浆水乡洛阁村、偏溪村脱贫攻坚第一线,
与贫困户拉家常、听民声、话发展,面对面地讲政策、解难题、送温暖。
把自己当做对口扶贫村的“村里人”、贫困户的亲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真心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急人所急,为残疾小伙找回生活希望
3月25日,她来到宜章县浆水乡洛阁村的她的帮扶对象邓加信家中,与“老亲戚”亲切地拉起了家常。当聊到邓加信的小儿子邓志雄时,邓老高兴地打开手机,给她看他小儿子邓志雄在广东省白云区一家按摩院工作生活的照片,脸上笑开了花。
邓加信今年67岁,和老伴黄元东以及小儿子邓志雄一起生活。邓加信因为曾经在煤矿做事受伤,造成肢体二级残疾,生活因此贫困。而小儿子邓志雄也因为眼睛非常弱视而成为视力残疾,一度无法就业,心里非常苦闷。
2013年,邓志雄参加了宜章县人社局举办的按摩师培训,通过1个月的培训,邓志雄掌握了基本的按摩技术,就去了广州找工作。但起初邓志雄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工资很低,经过几番波折,终于在广东白云区一家大型按摩院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一边工作一边进修,考取了二级按摩师证,后来还找到了对象,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眼看着邓志雄的日子越过越好,可最近两年,他却再次陷入了苦闷之中。
2017年7月,她第一次走进邓加信家里,感觉他家很沉闷,缺乏生气。“这个家庭缺的不仅仅是钱,肯定有什么难事需要解决。”我心想。经过多方打听,她了解到,邓志雄与其妻子为事实婚姻,妻子因嫌弃村子太偏僻,家里太穷,便带着女儿回邵阳娘家,不愿再回洛阁村了,女儿的户口也一直未落实。为了让这个家庭走出沉闷,她主动和邓志雄谈心,谈人生、家庭、婚姻,开导他,并表示自己会尽力为他出点子、想办法。2018年2月份,她通过邵阳的同学找到当地村委会,一同做邓志雄妻子的工作,最终帮助邓志雄将女儿领回,并帮其女儿解决了上户难题,让这个家庭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邓志雄心里最牵挂的事情解决了,他又安心地到按摩院工作了,还当上了那里的师傅,每月可以拿到3000元底薪和不少提成呢!不仅如此,他还介绍母亲黄元东也去那家按摩院的食堂打工了,母子俩在一起不仅收入多了,而且可以互相照顾。孩子的回归让曾经颓废的邓志雄燃起了工作激情,他向姚校长许诺:“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多赚钱,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想人所想,不负帮扶对象之所托
2018年正月初八,廖雪兰带着3个孩子来到姚校长的家里拜年,并告诉姚校长:“我们两口子出了节就会去广州那边打工,两个大的在中心学校上寄宿,小的就在村里读书,交给他爷爷带,我们不在孩子身边,今后还要拜托你多去看看我的孩子,管管他们的学习。”
“你们就放心去打工吧,我会尽量在每个周末、节假日去看孩子们的。”她对廖雪兰说。
廖雪兰是邓加信的大儿子邓志成的妻子。邓志成很勤劳,但因为没有文化,家里负担又重,仅靠务农的一点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她鼓励帮助邓志成参加了县有关部门组织的种植和养殖培训,并在家里饲养了一批土鸡,年前已经出栏,给家里增加了收入。由于老房子已成危房,邓志成家原来租住着另一个村民的房子,我努力帮邓志成争取了一笔危房改造资金,在邓志成夫妻的辛苦劳作下,一砖头一砖头盖起了如今的新楼房。
房子盖好了,邓志成夫妻俩想着大女儿马上要读初中了,孩子们的上学开支会越来越大,决定去广州打工,但又不放心年幼的孩子,于是想到了她。而她不负所托,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来他们的家里看望邓加信和几个孩子,给孩子们辅导作业,有时还带他们去周边游玩。比如带孩子们去宜章一中参观,鼓励他们树立考重点高中的目标。每次来到邓志成家里,她都会与孩子们谈悄悄话,分享她们在学习上进步的喜悦,消除她们遇到挫折时的忧伤,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还送开发智力的玩具和书籍给孩子们。作为有着20多年教龄的高级教师,她非常懂得与小孩交流,她很快得到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欢。在她的谆谆善诱下,3个小孩学习成绩均有提升,性格更加阳光活泼。邓志成的女儿邓湘芸有一次骄傲地对她说:“我长大了也要像您一样当一名漂亮的老师!”
以心换心,情暖“重点帮扶对象”
去年,在洛阁村的万亩牡丹基地征地过程中,邓加信非常支持,他现身说法,号召村民积极支持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建设。此举让洛阁村的村民不由得对邓加信刮目相看。
其实,在这之前,提到邓加信,很多人都面露难色、欲言又止。由于邓加信前辈的成分等历史原因,使得他牢骚满腹,一度成为了村里的“重点监控对象”,让村委会和以前的工作队员很头痛。自从邓加信成为了她的帮扶对象以后,其表现渐渐有了很大的转变,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越来越认同。大家都说,这是她以心换心、用情暖心的结果。
近两年来,尽管洛阁村距离宜章县城较远,驱车要1个多小时,但她每个月都要来村里走访看望邓加信一大家人,少则三四次,多则六七次。她耐心地给邓加信讲解党和政府的各种惠民、扶贫政策,帮助邓加信父子两家人享受到了所有该享受的扶贫政策,让他们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温暖,因此,邓加信才有了如此大的转变。
“党的政策真英明,关心贫困来扶贫。贫困帮扶我,工作细致又认真……不是亲来胜过亲,党的政策暖人心!”这是邓加信写的一首诗,这是他这辈子唯一写过的诗了。他把这首诗配上她帮扶他家的照片一起发在微信朋友圈里,赢来了众多乡邻网友点赞。
在她的带动示范下,宜章八中的结对帮扶责任人走访履职十分到位,学校所帮扶的浆水乡洛阁村、偏溪村所有结对的贫困户满意度达到了100%!她的扶贫工作得到了省级扶贫专家的高度赞扬,同时获得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在我县2018年扶贫工作总结大会上通报表扬了她的扶贫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