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文姣凤,女,汉族,1963年出生。东安县人,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大盛镇杨家村小、井塘村小、易江中心小学执教,易江中心小学与易江中学并校后,在易江学校任教初三年级语文、历史等学科。她23次荣获“东安县优秀班主任”、27次荣获“东安县优秀教师”称号,2015年被评为“永州市最可爱的乡村教师”。
易江学校离东安县城76公里,离大盛镇政府8公里,座落在易江村七组的半山腰上,是个典型的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偏远山区学校。可是,在这样一所偏远的山区学校自2005年以后,该校毕业的学生中,竟然走出了116名大学毕业生。
4月15日,笔者走访了村民,也走进了学校,这里的村干部和老师们向我讲述了该校教师文姣凤老师教书育人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不好教的学生她都教得好
“这三个学生她能教好,还有什么教不好的”。易江村支书雷得旺谈起了文姣凤育人的故事,这样说道。
刘运成是2005年从县城白牙市中学转学过来的学生,在白牙市镇中学之前,这个学生还读过三所学校。刘运成身上的毛病不少,老师在台上讲课,他在台下吵,自己不读书,进网吧,还组织同学进网吧玩游戏,谁不听他的指挥,就揍谁,好几次进商店偷手机、偷钱。家长恨铁不成钢,什么办法都用了,就是不管用,听说易江学校文姣凤老师教育学生有两手,家长慕名送来了。文姣凤二话没说,收了刘运成。第一天,她组织了一次班会,同学们都鼓掌欢迎他来到文老师班,刘运成第一次感到了温暖。
针对刘运成身上的毛病,文姣凤用心设计了三种教法,一是当“小老师”,文姣凤组织了2次特殊课堂,让学生当小老师,特意安排刘运成上讲台。但是,刘运成在台上讲,同学们在台下吵,课堂闹轰轰的,刘运成觉得没趣,红着脸走下了讲台。第二次老师又安排刘运成上讲台,刘运成提前做了准备,同学们都鸦雀无声,不时还有掌声。这两次当小老师的经历,让刘运成认识到,要尊重老师讲课的成果。二是当“小管家”。安排刘运成当卫生的管家,按老师的要求全班把队员管理好,把卫生不好地方找出来,并组织队员搞干净。不久又叫他当分饭菜的管家,他想,老师这样相信我,我一定要把饭菜分平均,一个星期下来,他管的那个组,同学们对他分饭菜都很满意,文老师和学生夸他管家管得好,有组织能力,他心里甜。三是当“小警察”。 上课前,文姣凤故意将备课本放在办公室不显眼的地方,特意安排刘运成去帮助找教案本,不一会,刘运成将文老师的教案找到了,文老师夸刘运成找东西比警察还快些。刘运成到文老师班没过半个学期,原先的毛病就改了不少。以后,刘运成变努力了,本来成绩就不差的他,信心足了,学习劲头大了。毕业考试考到全班第二。后来,文老师又继续跟踪教育。他考上了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在深圳发展,现在成了名符其实的企业家。常与文老师发微信调侃自己,说如果没有文老师的教育,自己照老样子发展下去,可能牢底要坐穿。
雷亚梅是易江村人,初二时,文姣凤发现雷亚梅举止异常,总不愿进教室读书。心收不拢,在外面“野”。文老师家访后得知,雷亚梅是个“苦命的孩子”,生下来2岁,就交给爷爷带,父母都没文化,常年在外面帮别人打零工,父母因挣的钱少,生活也飘泊不定,很少回家,亚梅读了8年书,才见父母几次。学校要她寄宿,她怕尿裤子的事被同学知道、丢自己丑,不愿意到学校住宿。文老师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索性将雷亚梅接到了自己家里住,为她开了两口小灶,一口小灶专管生活,为她洗头、洗澡,还添一套花衣服,每天夜里到一点半左右叫她起床小便,经过半年的调理,这孩子再也不“野”了。另一口灶专管学习,由于雷亚梅学习基础没打好,每天放学时间,文老师又耐心地为她补课,学习也慢慢赶上来了,到毕业时,考上了重点中学东安一中,高中成绩一直优秀,在填报志愿时,她要像文老师一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去年,她和男友从泰国支教回家,做了一个“恩师文姣凤”精致的纪念杯送给文老师。
文姣凤现在担任初三班主任,班里有67名学生,其实,分班时,她的班只有42名学生,仅两年又增加了25名学生。新转入的25名学生中,有3名“国宝”级的学生。一名叫唐海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一名叫刘景成精,神抑郁症患者,一名叫唐小龙,湘雅医院诊断智商为17,是弱智儿童。三人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文老师的视线,稍不注意,又恶作剧不断,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简直是安插在班上的定时炸弹。
文老师管了半年,确实吃力。后来,文老师组织学生成立了两个“志愿小组”,帮助唐海峰、刘景成。班上同学几乎成了志愿者,文姣凤老师对志愿参与爱心帮扶的同学做了三条硬性规定:一要准时嘱咐刘景成、唐海峰吃药,二要在他俩遇到困难时热心帮助,开展活动要一起参加。三是他俩如果有不正常的情况,随时报告文老师。经过近两年的关心、帮扶、教育,刘景成、唐海涛的病从没复发,学习成绩也上去了。智商不高的唐小龙虽然在班上倒数第一,6科成绩仍然考了114.5 分。现在三个孩子都很阳光,愉快地融进了班级大集体生活。
先上学,我替你想办法
教育转化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文老师都不遗余力。
唐应春现在在云南工作,在文老师班读初二年那年,家里突然祸从天降,爸爸在外打工时不小心,从10米高的工地上摔下,摔成重伤,母亲患肿瘤,需要动手术,经济失去了来源,五兄妹有3个读书,眼看就要失学,文老师先后四次上门劝学。“先去上学,学费的事,我替你想办法”。文老师替他交了500元学费。让唐应春度过了难关。现在,唐应春每次从云南回来,都要往文老师家跑,他觉得还愧对文老师的儿子,自己当年好几次没有饭吃,是文老师把他领到家,把她儿子的饭倒给唐应春吃。
唐富桥从小就丧父,母亲改嫁,跟着7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无力送给他上学,只好在家整天跟着二位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地里活,唐富桥非常渴望到学校继续读书,文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门到唐富桥的家,劝爷爷、奶奶送唐富桥读书,文老师承诺帮唐富桥筹集学费,唐富桥很珍惜文老师让他重返学校读书的机会,一心用在学习上,成绩越来越好,最终考上了长沙理工大学。
这些年来,像唐富桥、唐应春这样的贫困学生,文姣凤资助了50多人。令文老师欣慰的是,这些学生在文老师的影响下,参加工作后,又回到母校资助其他的困难学生。
文老师用智慧和爱心点燃了山村孩子们心中瑰丽的七彩梦,也让自己的教师生涯增添了一抹不同凡响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