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有许多梦想,然而,当她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那一刻起,她的梦想就定格在携手乡亲们战胜贫困、共奔小康的奋斗中。她就是,县联通公司驻法官堂村扶贫工作队员唐志。
近两年驻村帮扶,彻底改变了唐志:体重从126斤到108斤,最初翻山越岭时气喘吁吁,如今健步如飞,这个曾经体弱、内向的浏阳女孩在驻村扶贫中,已经蜕变成扶贫前沿的一位“女汉子”。
当初一声令下,县联通公司正式员工除去负责人仅有5人,均为女同志且处于比较重要的岗位,为做好扶贫的同时不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发展,唐志作为一名党员,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她主动请缨,奔赴“战场”。
一名女同志在农村开展扶贫工作有着诸多不便,她都一一克服了。法官堂村地处山区,从县城到村里需要2个多小时的车程。唐志没有在农村开展过工作,为了快速进入角色,精准识别贫困户,她积极融入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团队中,在第一书记、联片领导干部和村干部的带领下,坚持走访分散在崇山峻岭中的各家各户。全村7个村民小组、223户、821人,5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唐志做到了户户走访,深入了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法官堂这些乡亲,比我的亲戚还要熟悉。”唐志感言。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作为一个浏阳来的异乡人,家里的独生女儿,她每年只有放小长假和年假的时候回去看看父母,而今年脱贫攻坚压力巨大,节假日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今年仅仅回家探望了一次父母。每次看到法官堂村里的留守老人,她都会特别的热心热情,她把对自己父母的一份牵挂都放在了村里的老人身上。
唐志工作细致,是大家公认的。为了提升村民满意度,平衡非贫困户的获得感,她利用公司的行业优势,积极向公司申请在村内开展通信扶贫。溪边、湾里组一共24户、99人,一直是信号盲区,三家运营商的信号都极不稳定,唐志向公司争取不计成本在该组新增了一座基站,积极协调基站用地,让4G信号覆盖到该组的角角落落,同时为防止出现开通后村民用不起的情况,特针对该村所有村民向省公司申请70元/户/月的特殊通信费用补贴,保证所有村民均能用得起、用得好、用不超。
虽然对驻村扶贫工作不是十分了解,但她虚心学习,主动跟第一书记、村支两委商量工作开展规划,有计划的为村内积极争取资金。2019年,她配合单位,向公司争取为法官堂村开辟12万专项扶贫经费,建成了600余平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及50余平米的百姓大舞台;搭建“智慧乡村”平台,总投资成本超过20万,在村内主要路口开通监控摄像头,为其搭建综治联防、村务公开、物流电商等信息化平台,旨在解决邻里互帮互助、村内村民安居、外出务工人员与村内互动等问题。该扶贫经费甚至超过市公司扶贫点,为全市最高。
工作再苦再累,没见唐志在人前流过泪,唯有一次,她在村民面前流泪了,那是因为岩山脚组的百姓对村内唯一一条没有硬化的通组公路提出不满的时候,她哭了,声泪俱下的向他们细数党和政府这些年来为法官堂做的各项具体事务,告诉他们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学会感恩。在进行思想动员的同时,她和工作队立即上报党委政府协调解决,通过多方努力,这条通组公路终于变成现实。
说起对家庭的愧疚,唐志眼圈就红。驻村的时候,她的儿子还未满7岁,九月份才上一年级,年幼的儿子对妈妈特别依赖,每晚都要她的陪伴才能入睡,她不在家,儿子小小年纪慢慢学会了自理。
唐志常说:我是一个企业员工,又是一名女同志,有很多不足,只能多学多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但是精通电脑办公软件,就认真服从第一书记的安排,把每一次迎检的台账资料按要求整理规范;没有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但心思细腻,亲和力强,总能把问题解决好。今年法官堂村脱贫出列,唐志和工作队的帮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漫漫扶贫路,有志者事成。唐志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女性独有的热情和细腻,勇敢承担责任,努力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扶贫路上书写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