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奇险峻的猛洞河畔、古老神秘的溪州大地,有一位勤劳美丽的土家姑娘,用孱弱的身躯投身于现代农业生产,带领贫困户发展优质稻产业脱贫致富,她就是永顺县颗砂乡旭东村民张维月。2013年,在外打工多年的她回到家乡,开始流转土地从事优质稻规模化生产。2018年5月,为扩大生产,她多方筹资组建了湘西盛世御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已流转土地面积1635亩,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服务面积1万余亩。通过产业延伸,建成了大米加工配套的酿酒、饲料加工及稻田综合种养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示范基地,为永顺县优质稻生产和精准脱贫做出了较大贡献。
回乡创业心不悔
近年来,传统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远走他乡,打工挣钱来补贴家里的开销,常年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渴望发展产业脱贫致富。2007年,年仅21岁的张维月中专毕业外出打工。回家探亲时看到家乡良田沃土大片荒芜,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女娃子,她当时非常的揪心。她了解到家乡自然条件这么好,优质稻米市场前景好,内心迸发出发展优质稻产业的坚定信心。2008年她回乡创业,从2008年种植5亩优质稻到2019年流转土地1630亩规模种植优质稻,10多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张维月组建了农民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了产业脱贫之路。
她情定农业,全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为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张维月和她的公司积极给农户提供农业生产“九代全程服务”,在周边乡镇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服务”,她带领的旭东村区域服务站,每年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1万亩以上,在湘西地区名列前茅。她积极推行农产品保底价收购,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在国家保护价格基础上浮20%以上。近几年来,她组织农户1300余人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对公司及合作社社员进行蓝色证书技能培训800人。人员培训除免费发放学习资料外,还发放伙食补助及部分生产资料。
寻梦路上多坎坷
2008年,寒冬未退,张维月便与丈夫一起耕田、整田。她用最原始的农业方式耕种,没施用一点化肥、一点农药的5亩田,当年产出2600斤稻谷。她把加工后的大米请省农科院专家品尝后,专家们对稻米品质赞不绝口。老师们提出了不同意见:没有合适加工设备、完善的配套设施,不建议把优质稻米做成产业,特定人群消费对品质、外观、生产方式要求苛刻,产能、设施、加工达不到要求很难在高端市场立足。但是如果需要,农科院会在技术、推广方面无偿提供支持。
梦想就在前方。张维月全面了解山区优质稻生产节点,简化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2009-2013年,各种记载本、生产管理日志装满了她陪嫁的衣柜。2013年她成立了湘西金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注册了“土司王朝”香米商标,这一年她流转土地156亩,全部种植优质稻米品种,通过严格管理,喜获丰收,全部稻谷拉往桑植加工,并着手市场布点,开展电子商务。但是年底一算账,搞的热闹但是没赚到什么钱,生产、加工、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2014年,张维月一咬牙,前往湖南湘粮机械厂购置了日产40吨的大米加工设备,全力打造优质稻米品牌。她把全乡农机手和部分建档立卡户组织起来,流转土地830亩,多方筹集资金100万元购买农机具。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她通过乡政府领导找到县妇联及县农机局领导,申请到“百万农机”项目,获得国家购机补贴,为合作社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扶贫写风流
2015年,张维月的合作社在湘西州首家购进无人植保飞机,进行飞防作业及服务。2015年11月,被湖南省统防统治协会评为“湖南省农资百佳”。合作社不断完善水稻从播种到烘干的全程化机械作业,连续3年举办全县机插秧比赛,为优质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推波助澜。通过优质稻米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走“种、养、加工”发展之路。
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张维月吸纳部分贫困户、特困户以稻田入社分红,并为他们在合作社长期工作提供岗位,实现从贫困户到合作社产业工人的转变。合作社聘请的产业工人卢光炎40岁的年纪但身高不到1米4,属于残疾人,年迈的父亲长期患病不能劳动,年幼的弟弟要上学,继母也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家庭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他单薄的身上,属于特困户。通过培训,他掌握了部分技能,到合作社做工,年收入达到3万元,2016年实现了脱贫。通过合作社带动,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社员一半以上在合作社做工实现了脱贫。合作社优质稻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让入社的乡亲们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产业脱贫。
她情牵农户,倾心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张维月积极流转土地,发展优质稻生产,发动广大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共同建设颗砂贡米特色产业园,建设了3000亩“稻、鸭、鱼”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带领周边农户3000余人(群众建档立卡贫困户387户1175人)一起走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规模农业的路子。积极带动建档立卡户在合作社进行劳务用工,聘请建档立卡户82人在公司劳务用工,人均年收入5000元。张维月与特困家庭结成对子,结对帮扶13人,帮助贫困家庭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产业发展巾帼美
为做大做强优质稻米产业,张维月积极探索“稻、鸭、鱼”种养模式,与贫困户签订高于市场价格20%的销售合同。2016年,给贫困户免费发放1万只鸭,2千斤稻花鱼苗,入社贫困户200亩的“稻、鸭、鱼”综合种养亩均增收1500元,实现“稻田养鸭”600亩,亩均增收600元。免费给社员发放蔬菜种4000包,实现部分蔬菜自给。合作社大力推进优质稻种植“九代全程”服务(暨代耕、代种、代育、代插、代施肥、代绿色防控、代收、代烘干、代储),合作社市场收费900元/亩,入社社员700元/亩,建档立卡贫困户500元/亩。2017年与太平村签订1000亩整村推进产业脱贫合同,涉及贫困户103户。村集体流转1000稻田,合作社给村里每亩50元管理费,村集体每年收益5万元。合作社多方筹集资金,给流转土地的农户免费提供鸭苗、鱼苗,稻田养殖收益归贫困户,每亩增收1500元,所有生产用工聘请太平村的贫困户,稻田养殖及临时用工让该村65户农户实现脱贫。为帮助贫困户和合作社成员发展辣椒产业,2018年她多方争取资金10余万元,采购了甜糯玉米种子、优质稻种、蔬菜种苗免费发放给种植农户。2019年,她组织采购了优质辣椒苗35万株免费发放给贫困户、合作社成员,为颗砂乡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心系同胞,积极帮助留守妇女就业。为了让有劳动能力的留守妇女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张维月将颗砂、旭东、上马等村的留守妇女组织起来,进行水稻种植、病虫防治等技术培训,然后把她们安排到自己所在的公司从事优质稻生产,公司常年雇请的劳动力妇女占80%以上。通过带动留守妇女参与农业产业发展,有劳动能力的留守妇女能够合理劳动,她们既能从事生产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儿童,在公司也能享受到家的温暖。与此同时她还组建了合作社妇委会,张维月和她的妇委会成员坚守在生产发展第一线,酿酒车间、加工车间、田间地头、高粱地里、大棚室内,每一个劳动的场面都留下了张维月及她们妇委会的辛劳场景。很多合作社男同胞看到合作社妇委会成员在泥泞的田间辛勤劳作、在炎炎的烈日下挥汗如雨,都赞赏有加、感叹不一。张维月每年都慰问留守儿童,积极进行社会公益捐款等活动,深化企业的社会责任。2018年,张维月被湖南省妇女联合会评为“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19年7月,和顺现代农业合作社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
在发展产业脱贫的路上,张维月希望不让一个家庭掉队,用勤劳和善良赢得了群众的欢迎和信赖,用知识和智慧托起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坚实之路。在“乡村振兴”的光辉大道上,相信她将继续为产业发展点赞,无悔自己的青春选择,终将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再书巾帼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