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在桃源县热市镇龙家嘴村,当地村民正将刚刚摘下的玉露脆梨挑选后装箱,从基地直接发往全国各地。“几天后,客户们就能吃到甜脆多汁的玉露脆梨了。”桃源县亿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热市镇妇联执委佘懿雯介绍道,搭上电商平台的快车后,明天又有几百件玉露脆梨从基地直接发到全国各地。
做过快递、搞过装饰,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佘懿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电商的大潮中,为老百姓代言。几年前,佘懿雯夫妇为朋友装修房屋,看到附近不少农民为农副产品卖不出去而发愁,想到自己以前在广东务工时,不少老乡对家乡的味道念念不忘,佘懿雯便萌生了帮助村民卖货的想法。
起初,佘懿雯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土特产信息。“第一次是卖给在东莞务工的一位同学。”佘懿雯清楚地记得,2015年,当她的朋友圈一发布,同学就留言称想吃酢辣椒。吃到佘懿雯寄的酢辣椒,同学特意打电话道谢。这次交易扣除成本和物流费用,佘懿雯赚了不到20元,但是坚定了她创业的信心。
热市镇是桃源的农业大镇,也有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帮助他们将农产品卖出去,佘懿雯白天四处找寻优质农产品,晚上坐在电脑前整理图片做文案,常常一忙就是一个通宵。“刚开始,大家都不了解电商,我上门拍照,有时被当成骗子赶出来。”佘懿雯感慨道,如今,走在街上,不少大妈见了她就喊:妹儿,快来帮我的菜拍照放到网上去卖。那时,觉得能帮助父老乡亲,自己是最幸福的。
热市镇山河村贫困户蒋艳明,丈夫丧失劳动力,女儿外嫁,只靠她做蒿子粑粑为生。过去,蒋艳明在街上摆地摊,每天卖不了多少。得知这一情况后,佘懿雯找到蒋艳明,看到她是用原始的方法制作,品质有保证,鼓励她扩大生产,并以高出市场价1元收购。从2017年到现在,佘懿雯为她网售蒿子粑粑5000多公斤,蒋艳明每年增加收入10000多元。
桃子村70多岁的陈云青,去年独子病逝,儿媳杳无音信,孙女读大学,孙子念高中。平日里,家里经济来源全靠陈云青做手工红薯粉维持日常开支。佘懿雯得知情况后,主动找上门,以每斤高出当地市场价2元的价格,收购了1000多公斤红薯粉丝。
生鲜果蔬、红心枣、五谷杂粮、坛子菜、钵子菜、家禽、蜂蜜……只要是老百姓有的,佘懿雯就来者不拒,从2015年起,她先后共卖出128种农特副产品,帮助4个贫困村的老百姓卖出了40多万公斤脆蜜桃、脱骨桃、红心李、脆梨和黄桃等。佘懿雯的电商公司也不断做大做强,年销售额由以前的几十万元到2018年110多万元,2019年更是达到了208万元。
谈到未来的规划,佘懿雯坦言,“希望能尽快打响热市镇原生态农副产品品牌,借助电商平台把桃源的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带动帮扶更多的贫困户、留守老人和妇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