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不残,回乡创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你不仅长得美,心更美!”娄底市妇联、财政局、人社局等考察组一行人在考察“巾帼创新创业脱贫示范基地”时来到向喜娟家,当得知向喜娟的感人事迹后,握着向喜娟的手高兴的说。
向喜娟,双峰县杏子铺镇欧源村人,41岁,17岁在广东打工时,因机器故障辗压右手,造成右手掌截肢,仅留大拇指,成肢体残疾。
她和张鑫结婚后,于2000年夫妻两人在娄底开办渔具店铺。倔强的向喜娟用一只半手穿线扎钓,就是血流如注也从不放弃。经过十五年的艰苦奋斗,他们终于有了丰厚的积蓄。当她看到家乡很多妇女无事可做,便夫妻合计回乡办厂创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于是他们在2015年办起了渔具罾厂,后来规模逐渐扩大,她又吸收兄弟姐妹5人投资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招收350名女工,其中有2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产值达到二千多万元。她敢立潮头,搏击商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谱写了动人的乐章。
向喜娟在检査魚罾质量
“这宝宝是我的”
欧源村何霞,因丈夫患尿毒症,家庭贫困,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到向喜娟罾厂打工时,小儿子张爱博只有一岁多,因无人帮助照顾,她只得把爱博带到厂里。何霞上机踩罾,无暇照顾儿子。调皮的小爱博到处玩耍,有时不小心就会摔得脸青鼻肿。何霞去照顾儿子就耽误了工作,去工作又担心儿子。正在何霞左右为难之际,向喜娟走过来说:“宝宝我来带,你放心工作吧”。
何霞在罾厂上班的两年里,向喜娟天天带着爱博玩耍,给爱博买糖果买玩具,给爱博讲故事。就是有事去忙,她也安排文员照顾爱博。有新进厂的工人很好奇,打听小爱博是谁,向喜娟抢着说:“这宝宝是我的!”
后来何霞老公去世后,何霞不能来厂上班了,向喜婷便把机器搬到何霞家,材料送上家,成品去家接,让何霞足不出户既能打工赚钱又能照顾小孩,还可下田耕作。
“我每月能赚三千多元,照顾了孩子,还能种田忙家务。在去年我就脱贫了,日子越过越好。真的感谢喜娟!”何霞兴高釆烈。
贫困户张海泉朱妠夫妻在做罾
“就算订单再少,我也要保障他们有事做。”
向喜娟的罾厂有三个车间,一个开在自已家,一个租在木家塘一户民居,还有一个设在杏子铺镇城区易地扶贫安置点的扶贫车间。在这350多个女工中,就有28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个女工每月能赚三千元左右,白天在厂里打工,晚上回家照顾老人小孩,家门口就业,赚钱顾家两不误。这2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全部脱贫。
“每月有时候二千多,有时候三千多,老公外出打工每月也赚得四五千元,加上政府的扶贫补助,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2018年我家就脱贫了!”40岁的水府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旭兰高兴地说。
在这三个车间之外,还设了生产点,有些村庄比较偏远,工人上下班不方便,于是向喜娟就把机器和材料送到各村的生产点,成品完成后,向喜娟再开车接回来。石笏、高光、花树、坳头、龙返、虎塘、泉坝、品端等8个村83个工人就在家门口上班赚钱。
石笏村是杏子最偏僻的山村,与湘乡市潭市镇接壤,那里8个做罾的人,有一对夫妻很特殊:他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叫张海泉,今年31岁,因患小儿麻痹症行走困难成为肢体残疾,妻子朱妠出生时患先天性脑积血导致侏儒症,现身高才120厘米,两人都无法外出赚钱,家中仅靠年老的父亲打工维护生计。
向喜娟得知情况后,不顾送货路远,坚持到张海泉家附近设点,让他们夫妻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张海泉夫妻虽然不比健康人,但每月也能赚到一千多元。加上政府发的残疾补贴、低保补助等收入,他们的日子也慢慢好了起来,2019年已脱贫摘帽。
“老板是个大好人,是我家的恩人!”说起向喜娟,张海泉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今年因疫情影响,国外的订单消失,国内订单也有所减少,工厂有时要关停等单。这时有股东提出,石笏等地太偏僻了,接送材料花费太多,划不来,想撤点。向喜娟坚决不同意:“张海泉他们太难了,就算订单再少,我们也要保障他们有事做!”
一句朴素的话,撑起了张海泉的家,也托起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希望。
镇妇联主席周伟庆到罾厂了解情况
“济人就济最难时”
向喜娟帮助别人,不仅是物质的帮助,还有精神的鼓励。
欧源村七彩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宋映华,当年就是在向喜娟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成长壮大的。
2015年,宋映华丈夫驾车带着她和两个女儿突遭车祸,丈夫当场身亡,她和两个女儿重伤抢救。
向喜娟与宋映华是邻居,关系亲如姐妹。她得知宋映华的情况后,从冷水江马上赶回家,把身上仅有的三千多元全捐出来,还动员亲友捐款。在她和村干部的帮助下,亲朋好友捐了10多万元送到医院为宋映华母女抢救治疗。
当时有人赞许向喜娟。向喜娟说:“济人就济最难时,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只要大家帮一把,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出院后的宋映华,接受不了失去丈夫的打击,天天以泪洗面,想要以死殉情。向喜娟陪护着宋映华,开导她,慢慢把宋映华从悲伤愁苦中劝导出来,振作了精神,担起了家庭的担子。
为了让宋映华早日完清巨额医药费的借款,向喜娟天天背着受伤未痊的宋映华来罾厂上班。在宋映华伤势痊愈后,向喜娟和帮扶干部鼓励她创业脱贫致富,因地制宜养殖山鸡。
宋映华励志自强,2017年养鸡成功,赚了10多万元,2018年主动要求脱贫,2019年扩大养殖规模,吸收附近5家贫困户合作入股,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到2020年春季为止,养殖鸡棚由1个扩大到4个。
“向喜娟是好人,我感谢她对我的帮助。我要向她学习,帮助别人,温暖别人,她是最美的人!”宋映华对向喜娟感恩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