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尹玲利,是蓝山县新圩学校的一名数学教师。21年的教坛岁月,在声情并茂的课堂中,在孜孜不倦的笔尖中,在日日交替的铃声中悄然滑落。“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是她的人生格言,“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是她对学生的真诚嘱咐。一根粉笔,两所学校,三尺讲台,21年汗水,她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练达的教学智慧、纯青的育人水平、忘我的生活情怀,辛勤而幸福地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奔跑着。
一千个问号,被偷走的数学课
“老师,下一节是不是你的数学课?”
“是的”
“耶!……”
这两周几乎每天都跟我的熊孩子们重复这段对话,然后我在想是什么吸引了你们呢?估计也只能是手里这支给你们的课堂练习进行评判的笔了,希望你们可以一直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保持下去才好。
——尹玲利微信朋友圈
无论是翻开尹玲利的朋友圈,还是和她交谈,无一例外谈的都是她的学生。作为一个有着多年教龄,送走多届毕业班的教师,她在教学上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但她依旧坚持认真设计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阅好每一次作业。
她喜欢别人称她为“教书匠”,以“匠心”打磨钻研教学时光。在教学功夫上,她勤练“嘴”功,不断锻炼自己流畅的口语能力与机变从容的心理品质;勤练“手”功,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勤练“眼”功,为学生精选练习;勤练“脑”功,坚持每天钻研教材、研读教材、创新和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中,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一份冷静与执著,自主思考,不盲从,不追风,不搞花架子,积极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她深深明白,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来不断适应新时代的挑战。为了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坚持攻读本科专业并顺利结业。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吸收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充实课堂。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认真总结,在知识与智慧的高峰上,她不怕艰难地采撷着鲜花,让工作的时光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一千个问号,无数次打磨,她的课堂知识通俗易懂,重难点突出,课堂组织活而不乱,诙谐的语言,恰如其分的眼神、姿态,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其中。学生常说“数学课的时间是被偷走了,总是一会儿就结束了”,学生常问“下节课是不是又是数学课”,学生常叹“多想上一节永不结束的数学课呀”!就这样,她诗意地栖息在教学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她努力营造开放、生成、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条九分裤,丢失的妈妈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漫天雪花,花木逢寒时,万籁俱寂,却有稀稀疏疏一些腊梅,迎寒绽放,没有恣意开放的争奇斗艳,唯有幽幽暗香袭来。此情此景,你才会倍感珍惜,更加觉得它的可贵。尹玲利在学生、家长眼里,就如那默默开放的腊梅,她没有凌云壮志,也没有惊天动地,但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她第一时间驾着七彩祥云款款而来。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贫困学生多、家长疏于管教的孩子多,在不知不觉中,她自动成了“代理家长”,经常找孩子们谈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帮孩子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为错过饭点的学生打饭、为贫困学生买纸笔、将生病的学生送医。多少次下班后,她的身旁依旧围满学生,等着她答疑解惑;多少次暗暗黑夜中,总有家长或学生打电话咨询,她不厌其烦;多少次周末放假,学校一声令下,她就能风雨坚守;多少次学生出现偏差,她有的放矢,给他们爱的熏陶;多少次带着火眼金睛,自己掏钱购买学习生活用品给最需要的人……
“是谁把甘泉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无私培育?是你,尹玲利。考场上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用一张试卷,谱写颂歌;用遍地鲜花,编写诗歌。海水退潮的时候,那五彩斑斓的泪痕,会留在沙滩上,我们毕业的时候,把衷心的感谢献给您,最爱的尹老师,谢谢您!”又送走一届毕业生,当孩子们噙着泪光,声声述说时,尹玲利感动极了,她忘了自己究竟对多少学生施以了多少爱的浇灌。
那是六年级开学不久,一双忧郁的眼睛出现在尹玲利的课堂上。这名叫唐珍的女孩子,身材瘦小,沉默寡言,眼睛里写满忧愁,不免让人爱怜。打开她的作业本,却是干净整洁,满满红星,令人刮目相看。家贫如洗的唐珍,父母正闹离婚,她和哥哥正面临着失学的危险。尹玲利知道后安抚疏通她,并向学校申请助学金,为唐珍减免学费。慢慢的,唐珍的忧愁被笑容取代,她学习也更努力了。毕业考临近,尹玲利发现唐珍坐立不安,满面愁容,一问,原来她的父母还是离婚了,母亲已离开家,最亲近的爷爷也病卧在床。“她怎么能承受这么多?她的肩膀还是如此稚嫩?”尹玲利喃喃自语,无法想象接下来的每天,这个幼小的孩子需要承受的痛楚和煎熬。几乎是了解情况后的第一时间,尹玲利把唐珍接到了自己学校的家里,给她做饭,为她买衣买裤,苦口婆心地劝说,真情实意地开导。孩子在尹玲利这里,找到了丢失的“妈妈”,也找到了丢失的方向,最终以骄人的成绩被民族中学录取。孩子哭着笑了,尹玲利笑着哭了:身而为师,是多么充实圆满。用自己的细心耐心爱心助力学生的锦绣明天,叫她如何不骄傲?
“妈妈,我的裤子穿着穿着都成九分裤了……”看着自己的孩子穿着不合适的裤子露出的脚踝,想着他逮着机会才有的撒娇,尹玲利有些恍惚。“我愣了整整十分钟,发了条朋友圈,调侃工资不够没钱买裤。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带我儿子出去,一口气买了四条裤子。”尹玲利笑着说到,语气中却充斥着无可奈何。“幸好我的家人都对我无比支持,让我有时间有精力来好好爱新圩的这些孩子,为他们的成长铺好路,让他们也和城里孩子一样,接受最好的教育……”
尹玲利就是这样,把自己当“妈妈”,想孩子们所想,急孩子们所急。在教育中坚持“班级无差生”原则,从不歧视挖苦学生。她总是说:“虽然每个孩子都有缺点,但是也都独一无二,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爱工作,我爱他们,为之付出汗水,他们定能熠熠生辉。”她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不积小流无已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孩子们在校的一点一滴,她或发信息或打电话,或亲自家访,及时告知家长,家长们都是这样评价她:“尹玲利是我见过最负责的老师,比我们家长更称职更周到更像个妈妈。”
一场场教研课,争出来的荣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蓝山县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着新课堂改革的旗帜,带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信念,去找寻“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育人境界,不断推进实效课堂的改革,“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这样的教学大环境下,尹玲利苦练教功,甘为人师。她的学生说,“习惯每天看到尹玲利的身影,让我一天都觉得踏实无比,让我觉得未来充满希望”。八年班主任,每天她总是第一个进班最后一个离开,寒来暑往,秋去冬来,天天如此。她的班级管理出色,班风正学风浓,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当中,毫无怨言。
“一花独放不是春”,作为蓝山县数学骨干教师,她深知自己肩负培养和培训年轻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同时,她极为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热心与年轻教师一道研读教育教学问题,悉心指导他们制定学科计划、撰写教案,认真与他们一起分析总结教育教学的得失,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难和困惑,经常深入他们的课堂听课评课,不仅坚持自己上示范课,更鼓励年轻教师多上公开课,以“课”代训,及时指导,促进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近几年,她多次应邀担任教师培训工作,毫无保留地向新老师传授带班经验,无条件提供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她指导的多位年轻数学教师,已成长为学校各年级的把关教师或骨干教师,并取得很不错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成绩。在2019年度的小学数学国培送教下乡活动中被评为了“优秀导师。
年轻老师常说:和尹玲利一起工作学习,心里踏实。
一次抗疫,打开的那扇窗
天道酬勤,尹玲利用自己的汗水打造了一个个硕果累累的金秋。在工作之余,她还利用自己的写作特长认真撰写新闻报道,学校的每一项重大活动或变化她都会如实生动的进行报道,多篇报道上了省级数字报刊,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良好做法很好地展现给所有人,2012年起每年都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今年她对学校观看网络大课堂《我是接班人》的报道,引起了人民日报记者的关注,引来了记者的深入采访报道,8月11日,人民日报纸质版发表了题为《一块屏幕打开的不止一扇窗》,对学校的网络教育进行了报道。
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尹玲利积极参加防疫宣传,突出的工作表现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评为了优秀抗疫青年。
教学之余,她经常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收获、体会、感悟记录下来,撰写的教学论文有多篇发表和获奖。
加减乘除,算不尽她付出的辛劳;诗词歌赋,颂不完她带来的感动;赤橙黄绿,画不完她多彩的人生。“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二十一年,笔墨春秋书写她的悲喜苦乐,讲台岁月浸润她的执着追求。德优怀远,她钟情教育痴心无悔,奔跑在睫毛上的小幸福,跳跃着,跳跃着,跳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