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全国妇联公布了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名单。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马丽华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马丽华,女,回族,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国家首批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兼任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湖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21年。
勤于学习,爱生如子
作为一名党员,马丽华老师一直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并努力践行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多年来默默支持多名家庭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都是需要时间、耐心的,也特别要有责任感,学生中有不吃不喝的,她会每天煮好鸡蛋玉米、泡好牛奶看着他吃下去才放心;对身体不舒服的,她会买药盯着他服用;有想不开的,她会陪着整夜整夜地聊天……马丽华老师最常说的一句就是“大爱无小事”“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
虽然从事心理咨询的时间相对较早,但她却经常谦虚地说 “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可能有进步和发展”。马丽华老师本是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98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后,先后在广州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北师大、清华大学等进修相关课程,并赴新加坡等地专业进修。每年学习不少于50学时。目前是清华大学首批积极心理学指导师及合作讲师。
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马丽华老师在学校首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生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设《身心健康》课,倡导“身心一体”理念;在实际工作的不断反思、总结中,于2011年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2016年,该教材获选国家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与其他同志一道,积极倡导积极心理学教育,探索在大二学生中开设课程,并创新教学模式,该教材被评为“十三五规划教材”。
作为心理咨询主任,马老师制定了《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办法》、《来访者须知》和《咨询师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创建了面对面咨询、网络、邮件、电话等全方位心理咨询通道,使学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找到倾诉的对象,有一个发泄和疏导的平台;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和《身心健康》课程上课教师全部为国家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师,每周七天,每天2小时的面对面心理咨询时间充分满足了在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
主编教材5本,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客运心理与服务礼仪》、《高职生身心健康教育》、《心理牵手》、《铁路企业员工心理自我调适手册》、《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学教程》;参编教材4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湖南教育出版社)、《安全心理与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中专生成才之路》、《铁路职业意识》(西南交大出版社);近年来撰写了30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部级专业刊物上。
在学校组织成立大学生心理协会和心理咨询,致力于株洲市大学生心理协会的协同合作,开展了系列联谊活动,学院大学生心理协会获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心理协会称号。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开设身心健康的讲座,深受学生喜爱,为企业、机关、社区开设的各类团体辅导,深受大家欢迎。
服务社会,已然留香
热心公益、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一直是马老师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多年来她用自己的双手,捧着一颗热诚的心,默默地奉献他人,服务社会,把爱播撒到更为广阔的天地。
01
抗震救灾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马丽华老师积极申请参加灾后心理救助工作,并被中国红十字会选中、批准,她马上安排好即将高考的女儿,毅然决然地于5月19起程,先赴北京协助红十字会培训了一批灾后免费心理热线的电话接线员,5月24日奔赴灾区抗震救灾,先后在都江堰、什邡地区深入灾民中间,走进帐篷和活动板房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6月被纳入“灾后心理干预志愿服务促进计划”, 为国家民政部的“灾后心理干预志愿服务促进计划”工作,实施心理干预服务培训,为四川灾区培训了六期心理社工,被四川省红十字会授予“荣誉证书”。2009年再赴理县做心理危机干预。
工作中,她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精湛一流的业务能力,受到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心理社工和广大灾民们的一致好评,新华网北京频道的记者在跟踪四川志愿者工作情况的过程中,感怀于她的感人事迹,称她虽然是一位“不称职的妈妈”,但却是“一位甘于奉献而又有耐心的人”,故以“朴实无华的感人画卷——不称职的妈妈”为题发了报道和图片。
2018年4月,她和团队成员前往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为当地学生(特别是孤儿)开展心理辅导和救助工作,收到当地政府和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02
帮教转化
从2008年开始,马老师牵头与市民盟合作,做劳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和社会稳定服务,带领学院心理咨询的团队先后前往网岭监狱、桂阳监狱、株洲市430劳教所、株洲白马垅女子劳教所开展公益心理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先后多达200余次,特别在网岭监狱开展的亲子团体辅导、重点犯人评估与转化工作,认真负责,感人至深,成效显著。监狱领导、服刑犯人和家属好评如潮。
03
情系留守
2008年初,马老师率领专业团队与市妇联合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6年起,她的团队开始在炎陵水口中学开展为期5年的留守儿童团体辅导工作,深受学校和孩子们的喜爱。她还利用寒暑假为炎陵县每一所学校培养一名心理骨干,建立了炎陵自己的心理咨询师队伍,被誉为“填补了炎陵县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白”。
04
情暖政法
2009年5月,株洲市红旗广场高架桥倒塌,马老师不分昼夜,为亲历现场救援的消防官兵100多人做了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工作结束后,她并没有离开,从此她和团队担负起株洲消防等政法单位的心理指导和顾问工作,一干就是12年,帮助了无数政法工作者应对心理困境,重拾生活和工作的信心,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知心大姐姐”、“爱心大使”。
此外,马老师还多次深入社区、部队、学校、企业,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播身心健康理念,为中车时代、中车株机、株洲电机、株洲车辆厂、湖南移动、湖南铁通、广铁集团公司各站段、湖南高速等企业开展EAP服务,深受好评。
05
共抗疫情
疫情暴发,人们不光面临生理上的挑战,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慌、恐惧、易激怒等心理反应,进而影响睡眠、饮食和生理健康。1月30日,马丽华联合株洲市的30名心理咨询师,在株洲市妇联的帮助下,组建起“株洲妇联娘家人疫情防控心理支持”微信群,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帮助。
一次,城区某集中隔离点有两名女士,一个异常心烦、情绪暴躁,一个痛苦压抑、十分低落。
“我们思想工作做了不少,可效果不理想。当然,过来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完全尊重您的意愿。”电话中,工作人员不好意思对马丽华直接说出请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线上线下的心理支持求助一直不曾停歇。
“没关系,我可以去!”马丽华爽快同意。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马丽华只身进入集中隔离点房间。
疫情期间马丽华深入集中隔离点,为隔离人员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原来,一名女士抵达老家时进行了14天居家隔离,返株后又要集中隔离,生活单调,不能开工,没有收入,房贷车贷让人力不从心,孩子天天要上网课,可学习资料又没带齐,各种烦心事杂糅在一起。另一名女士,房间内摆放着3部手机、两个平板电脑,焦急地联系着列表中的客户,她说近段时间流失了很多订单,加上家里的一些琐事,心情烦躁得很。
除了倾听与开解,马丽华还与两名女士交换了联系方式,“分享一些减压音乐与呼吸法给她们,说说一天来的情况,慢慢也会聊到她们的生活、工作,就像是朋友一样了。”经过马丽华的心理辅导,这两名女士顺利结束了集中隔离观察,生活回到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