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源县28个乡镇(街道)、413个村(社区),活跃着这样一群人,她们奋斗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她们活跃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她们奉献在建设幸福美丽桃城的最基层,她们就是创造新业绩、彰显新风采的新生力量。今天的主角是一位“95后”,当大部分同龄人选择“网红”、“配音师”等新鲜有趣的职业时,桃源妹子朱姬珊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14岁时的选择……
一身休闲的卫衣装扮,鹅蛋脸上有一双笑起来弯弯的眼睛年轻姑娘就是朱姬珊。现年25岁的她是国家培养的定向师范生。毕业6年,从教6年,目前担任桃源县夷望溪镇马石小学的校长。这样的履历,不由得让人心生好奇,眼前的女孩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如此年轻,便成为了小学的校长?
朱姬珊在教师里辅导孩子们做作业
从她以往的故事里,我们得知,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并不是她一时的冲动,也不是她被迫的抉择。当她还是一个孩童时,在老师们言传身教的感染下,就萌发了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愿望。
一直以来,朱姬珊的成绩都十分优异,初中毕业,她以不错的分数考上了重点中学-桃源一中,同时也得到了可以就读免费师范生的机会。第一次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父母并没有过多干涉,而是让她自己做决定。14岁时的她,大概还不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她只知道,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的谆谆教诲,已经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她就想成为她敬佩的人。
5年学习,6年从教……
5年时间,让她从一个懵懂女孩长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也让她接受了系统的师范生学习,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当同龄人经过高考的洗礼踏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她已经准备好走上工作岗位,去迎接属于她的挑战了。
除了教授学业,她还是学生们的“生活管家”
工作的第一站是一所农村希望小学——夷望溪镇金桂小学,孩子们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因此有不少是留守儿童。站上三尺讲台,她才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朱姬珊自嘲说,自己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第一个学期,就被学生气哭了好几回。其中有一个男孩,尤其让她印象深刻。“他是一个个子高高的男孩,十分调皮……”朱姬珊回忆道。6年级下学期,男孩的调皮变本加厉,开始欺负弱小、翻围墙出校、故意损坏学校公物……朱姬珊想尽了各种办法去教育、感化他,但依然收效甚微。
眼见着就要进行小升初的考试了,繁忙的课业压力一度让朱姬珊想要放弃那个男孩。但就在这时,男孩的一则短小的作文引起了她的注意“……我的爸爸生病去世了。我记得有一天放学,妈妈把我叫到爸爸房里,爸爸跟我说,他的时间不多了,让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这篇以“我的爸爸”为题的400来字作文让朱姬珊不自觉红了眼睛。男孩不幸的遭遇以及敏感脆弱的心灵,让朱姬珊在心疼不已的同时也暗自高兴,说不定这是个可以走进孩子内心的突破口。于是她调整策略,不仅利用闲暇时间帮他补习功课,还经常找他聊天谈心。朱姬珊时常鼓励他,希望他振作起来,不要辜负爸爸的期望。在这之后,男孩果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收敛起一切坏习惯,一门心思投入了学习中。
这个经历也使朱姬珊明白了,教育是门艺术,光有一颗爱心还不行,还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一双善于发现孩子们特点的“火眼金睛”。只要找对方法,一定能走近他们的内心。很快,她出色的业务能力开始显现出来。除了担任班主任外,她还兼任金桂希望小学的教导主任。之后,由于马石完小缺少教师,老校长又向上级申请,把她调到了马石完小任教。即使朱姬珊调到马石完小任教后,还会经常向男孩的现任老师打听他的近况。老师们反映男孩进入初中后表现还不错,学习也挺用功。她这才放下心来。
一份校长职责,一片赤诚之心……
2019年,老校长退休之后,校长人选一下子没了着落。主管部门经过一番考量之后,决定让朱姬珊接替这个重要职位。因为她虽然年纪不大,但从担任教导主任的几年表现来看,她的工作能力十分出色,工作经验比一般年轻老师也要丰富一些。
我们问她,在担任校长之前,心目中好校长的标准是什么。她回答道:“之前想的比较简单,觉得能抓好学校教学,体恤老师就是一个好校长了。但当了校长之后,才发现这还远远不够……”
课后,指导新任老师备课,确定最佳授课方案
毕竟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面对学校冗杂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她还不是很在行。校门口的一条路马上就难倒了她。此前的马石完小,一下雨,校门口就会出现内涝。进行下水道的整改,是她第一件想做的事。但如何下手?又该如何和周边老百姓交涉?
好在老师们都很齐心。在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终于解决了这个大难题。类似这样的事还不少,朱姬珊表示虽然目前还缺乏经验,但自己也在努力成长着。
马石完小年轻教师居多,如何让老师们教学水平更加快速的提升,学生们更乐学、爱学?朱姬珊在不断思考。除了把自己每周十三堂课的知识想方设法得让孩子们吸收好、消化好,每周还轮番组织安排老师进行一到两次公开课,并一起观看网络名师直播课程,让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老师队伍中,也有才初出校门的,就像她几年前的状态一样,青涩而懵懂。不知道如何让学生们的课堂纪律更好,不擅长和孩子们的家长打交道。朱姬珊及时发挥“主心骨”作用,主动询问他们教学上的困难,开导他们、帮助他们。
对待学生,朱姬珊也倾尽了全力,不仅要像妈妈一样关心每一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还尽可能地让孩子能够拥有快乐而充实的童年。为此,朱姬珊定下了“课堂内传授知识,课堂外传递快乐”的治学理念。
除了跑操、跳绳、打球等一些常规性的课外活动外,朱姬珊通过举办经典国学文艺汇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诵读的浓厚兴趣,掀起国学学习的高潮,以国学滋养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浸润童心。
当被问及以后的规划时,朱姬珊说,一方面她想以“国学”为切入点,把马石完小打造成国学特色学校;另一方面,也希望多为学校争取点资金。因为目前学校的教学楼就只有矮矮的两层,孩子们上音乐课、科技课、美术课等艺术课程时,没有专门的教室可用……
采访结束了,也打消了我们之前的顾虑。朱姬珊虽然是95后,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她是一个好老师,也是一个好校长。
当朱姬珊轻快地走在校园里,就仿佛带起一阵温润爽朗的风。这样年轻的校长,以师范生的业务能力打底,提升了全校老师的教研水平;以“95”后的蓬勃朝气为翼,带领乡村儿童向快乐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