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现任衡南县明德小学教师,在近十年的教学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学生是她工作的原动力,因为“爱”与“责任”,让她倾其所有,无怨无悔。
一、学高为师,愿做春泥更护花
任教之初,她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认真备课,细心批改作业,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为了解决一个教学难题,她常常向有经验的老师取经;为了开阔视野,她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教研活动以及继续教育培训,从不放弃任何一次能让自己锻炼的机会,让自己从中不断成长,并在成长的旅途中永不停歇。
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她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备课,将繁杂知识点编成流畅通顺的儿歌,便于学生识记。她十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和教学效果,上课时,让学生每时每刻都在充满激情中听课,同时与学生进行富有启发式的互动,授课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学生学习兴趣高昂,余味无穷。她认真吸取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升华。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她所带的班级能够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所教学科每学期统考中都能名列前茅,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春的播种,秋的收获”,任职以来,她先后被聘为衡南县“国培计划”专家成员,衡南县“国培计划”优秀指导教师,衡南县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嘉奖”以及衡南县“师德标兵”称号。先后多次参加县教育局、学校各种比赛课、研讨课以及示范课等教学活动,屡次获得省、市各项优质课、论文、教学设计、课题等一、二、三等奖。
二、身正为范,家庭工作两不误
任教以来,她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而且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成为学生做人的典范,经常教育学生要做学问必须先学会做人。她非常关心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谈,尊重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其所想、忧其所忧、急其所急,同时,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以自己丰富的阅历、人生经验来看待学生的问题,帮助其解惑。班上的后进生彭紫轩生性胆小、自卑,学习被动,由于家庭困难,母亲改嫁,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只剩下年幼的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她经常利用课间、课后休息时间,耐心细致地为孩子补习功课,鼓励孩子,使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学生唐宇涵孤僻倔强,脾气暴躁,时刻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孩子的爸爸也对他一筹莫展,转学到班上的时候,经常做一些古怪的事情,遇到一点点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发雷霆,推翻桌子仰天咆哮,班级里的孩子和家长特别反感,甚至投诉要求让他离开这个班级,经过多次家访,和家长沟通,了解掌握情况后,耐心细致地和唐宇涵谈话沟通做朋友,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关爱下,孩子变得活泼、开朗、自信。
2018年,她儿子被确诊为一种发病率极低且复发率很高的罕见病——朗格罕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从发病到确诊,从确诊到化疗,儿子已经接受了一次大手术、将近20次化疗以及激素药和昂贵的靶向药来控制病情。2019年2月,她挽拒了校领导的好意,继续回单位上班。每周的周二周三是她和老公最累的两天,一路赶车、办入院、打化疗、办出院……这些事情都要在周三下午一点半之前办完,而每一次打完化疗没有办理出院就急冲冲地往回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赶到学校的最后一节课,她不想因为自己的私事而耽误孩子们宝贵的课程,好几次,孩子们看到疲惫不堪的她,心疼地说:“刘老师,你不要太辛苦了,要照顾好自己……”听到小小年纪的孩子们说出这样的话,她心里想:再累也是值得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这两学期她班的教学成绩仍然名列前茅。
三、不忘初心,争做优秀引路人
几年来,她始终把学校、班级、学生放在第一位,以慈母之心教育每一位学生,时刻关心班上留守儿童、后进生、贫困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与其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真正做到家校共育,积极开展各种家访、心理疏导活动,鼓励孩子树立自信心,经常放弃课间课后休息时间,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帮助生活困难的孩子,给予后进生耐心细致的引导,发动班上其他同学关注贫困生并给予相应的帮助。她所带班级中的学生遵纪守法,品学兼优,先后获得学校“优秀中队”、“优秀教师”、“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她还特别注重发挥自身特长,参加学校、衡南县“古筝表演”等比赛,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她从未有过后悔,这么多年以来,有成绩,有收获,她继续默默耕耘,用无私的爱深深地感染、教育每一个孩子,用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感,用自己的师德与爱心,为每一个学生撑起一方晴朗而明媚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