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在北京国家832扶贫平台举办的“消费扶贫·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上,一个身着苗族盛装,热情靓丽的姑娘,在极力推销着自家的绿色大米。也就是在这一天,她拿下了和湖南省供销合作社长期合作的“签约本”。
这个姑娘,就是罗玉,1985年出生于湖南绥宁,是湖南省稻禾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时,也是一名热爱家乡、有着深厚的“恋乡情结”的返乡创业农村女青年。
说起创业,罗玉说自己是“最喜欢折腾的人”。作为一名绥宁土生土长的女孩,她的家乡闭塞、落后,她的家境,即使在当地,也只能算“很一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的罗玉,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制定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并开始为自己筹募“资金”。大学一毕业,她就创业。通过向同学、朋友东拼西凑借来的几千元和自己大学期间的小小积蓄,她和一个同学在长沙合伙开了一家面积仅6平方米的寿司店。由于她们手脚麻利,做出的寿司美味可口,小店前经常排起了长队,来买寿司的顾客一波又一波。但虽然生意很好,除去成本、门面和住宿房租、水电之外,她们并没有赚到钱。面对开销大、成本大、压力大的窘境,一年后,罗玉放弃了这份“事业”,转战老家,办起了幼儿园。由于老家属于少数民族聚集较多的山区,招生情况并不理想,这一次,她坚持了两年,还是放弃了,暂时离开了她的“创业之路”,回到长沙在北大青鸟当起了老师。这一次,她安安心心工作了3年。2013年,她辞职了,和老公去了东北,这一次,夫唱妇随,夫妻俩一起创业,终于小尝了喜悦的果实,也积累了一些小成功的经验,有了自己擅长的“主业”,也攒了一些创业的“资本”。四年后,罗玉还是决定要回到家乡,“建设真正属于自己的美丽乡村”,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回报家乡父老。
就这样,2017年,她毅然回到了阔别四年的家乡。这一次,她要做最有方向和最努力的自己,但有着最坏的思想准备。她不再惧怕失败,也不再逃避现实,心情平静而坦然,决定从最底层、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
罗玉在北京推销自己的农产品
罗玉在签约仪式上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