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做农业,啥都不懂!”
“在大家一贯的印象中,做农民的都是年长者,但现在出现了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学习科学技术大规模种植,产生规模效益。”
“‘雷秋梅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种植出远近闻名的阳光玫瑰葡萄,还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十里八村都传开了。”
谁是雷秋梅?
雷秋梅1982年出生,2014年,她还是蓝山县塔峰镇中洞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脱贫;2018年,雷秋梅就实现年收入40万,不仅摘掉自己贫困的帽子,还帮助71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元。
她为了给父母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债,但丝毫没有动摇她种植葡萄的决心,借钱来维持葡萄园的运转,仍旧亏损4年的情况下,没有退却一步。
她为了突破种植技术,天天守在葡萄园里;她坚持10多年,以工作日记的形势记录遇到的种植难题;她为了提高自己,追着专家咨询,各类农技、电商培训都有她的身影。
这就是雷秋梅。
问她背后成功的诀窍是什么?
雷秋梅说,没有诀窍,就是要坚持,一直要学习。
迎难而上
2010年左右,邓显铁的父母因病相继去世。为了更好照顾小孩,雷秋梅和丈夫邓显铁从广东回家。在朋友彭才庆的推荐下,雷秋梅承包了家门口闲置的60多亩土地,尝试种起了葡萄。
不懂技术,亦不懂管理。什么时候盖膜?什么时候剪枝?什么时候摸芽?对于这些雷秋梅茫然不已。而当时仅28岁的她,在管理上更是新手,导致葡萄园效率低下,效益不佳。“我们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年长者,当时自己也还没积累威信,迷迷糊糊就当了老板。”
2012年4月份,雷秋梅和工人连续忙碌一个星期,刚把60亩葡萄园的薄膜盖好后,突遇狂风暴雨,一晚上把膜全部掀掉。“当时,来不及多想,更没有时间去难过,马上买来薄膜,组织工人熬夜重新盖上。”雷秋梅说,做农业需要强大的内心,每遇刮风下雨,整晚可睡不着。
“没有退路,做一名新型职业农民是我的梦想。”
2011年至2014年,葡萄园都处于亏损状态。2014年,雷秋梅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如何摆脱贫困?
“唯有坚持。”日积月累之下,雷秋梅的葡萄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2015年,葡萄园第一次实现了盈利。这一年,雷秋梅把葡萄园从最初的60多亩扩大到120多亩。第二年,新基地获“夏黑无核葡萄当年种植当年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二等奖;2016年,博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才庆发现雷秋梅具有很强的管理潜力,便极力邀请她加入公司“抱团发展”;2018年开春,雷秋梅和老公邓显铁外出浙江、云南等地考察后,尝试引进阳光玫瑰葡萄;2020年,雷秋梅成立葡之语家庭农场。目前,雷秋梅管理的葡萄园达到200多亩。
“这个新房子是去年搬进来的,原来的房子很破旧”,雷秋梅看着新房子感慨说道,有一年发洪水,当时住的旧房子还进水了。在雷秋梅心中,11年的坚持和探索,不仅让自己摆脱了贫困,还让自己离新型职业农民更近了一步。
坚持记录
“今年半洞初八开工,中洞初十开工,正月已过,天气一直不好。往年这个时候葡萄已有三四张叶子……今年卖完葡萄后要早点掀薄膜,早点搞维修。只有基础牢固了,才经得住风吹雨打。最主要的是,掀了薄膜的地里,草长得很茂盛,既可松了土,也可变成肥料。”2019年3月9号,雷秋梅在工作日记上这样记载。
雷秋梅喜爱记录,在葡萄园用照片,回到家就用手中的笔。在学生时代,雷秋梅就有写生活日记的习惯。从2010年开始,她每年都会写上满满的一本工作日记,记录下在种植葡萄时遇到的难题和心得,至今已有10多本工作日记。
“你知道吗!种出好葡萄是会上瘾的。”雷秋梅笑着满怀回忆读出日记内容。
在雷秋梅手机里面,还保存许多葡萄园工作的照片,记录着工人辛勤劳作的模样,记录着葡萄园变化的四季。“看着葡萄园的变化,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每天陪着,每天守着;葡萄园开花、结果、落叶,那都是最美的画面。”
记录下家人的陪伴。2020年初,新冠肺炎爆发,没有工人来葡萄园做事。葡萄园里除了雷秋梅和丈夫邓显铁,还有两小孩和她的弟弟弟媳,6人忙碌盖完了园内所有的薄膜。“为什么要做农业,让家人跟着我一起受苦”,看着拍下的工作照,雷秋梅内疚地说道。
“你看照片中我儿子,正帮忙排水。他爸爸有时候忙不过来,一放假,两小孩都去葡萄园做事”,雷秋梅欣慰地介绍。
这点滴记录,融入了雷秋梅太多情感。
助力增收
由于地理环境优势,雷秋梅家的葡萄相对广东成熟更早,品质也优。每年5月份,葡萄还未熟,就有果商陆续来到葡萄园,提前预订雷秋梅家的葡萄。随着规模不断扩大,雷秋梅管理的葡萄园基地长期工人有20多人,忙碌时达到60多人。
“你这边要工人的话我就来,我种小菜要半夜起来,忙碌一天,也挣不到多少钱。”在雷秋梅管理的葡萄园基地工人中,有夫妻俩都在这边务工,一年收入有4万~5万;有因年纪较大,当服务员或者进工厂没人要,雷秋梅也欣然接纳。
下雨时,有些工人想多为葡萄园做一些。而雷秋梅担心他们的安危,说话有些过激。“我就想多给你做一点事,你还骂我”,工人委屈地回答。
“他们年纪大了,还跟着我做事,挺不容易的。想到自己没有妈妈,看到她们就觉得很亲切。”在雷秋梅心里,工人长期的陪伴就像家人在身边一样,没有他们的帮助,一个人无法经营葡萄园。她常说,我现在所拥有的,都是别人给予的,有那么多工人的帮助,还有蓝山县妇联、蓝山县农业局等部门的支持。
多年来,雷秋梅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管理优势,积极搭建销售平台,带领周边县城和本村村民,先后成立了4个葡萄种植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2020年,雷秋梅成立蓝山县农之梦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以此来帮助更多的果农销售农产品。今天,葡萄产业已成为中洞村和周边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11年来,雷秋梅被评为永州市“十佳脱贫致富能手”“永州市十佳农民”,被评为蓝山县“优秀乡土人才”“最美创业”等。
很多人问雷秋梅,你怎么不像个农民!
雷秋梅说,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我要精致地生活;并且用一辈子把葡萄园耕耘成人生中一道最美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