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73岁的资阳区新桥河镇龙光桥村村民刘立珍,早年丈夫失明;人到中年自己又身患重病;晚年儿子早逝,儿媳远走,留下两个孙子由她抚养。尽管尝遍了生活的艰辛,但她一路咬牙坚持,熬过了人生的一道道关口。这样一个瘦弱无助、命途多舛的女人,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苦难的家,用一颗坚定的内心维系着这个困难的家。刘立珍老人的故事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成功入选“湖南好人榜”。
早年丈夫失明,她独自撑起一个家。刘立珍的家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在她21岁,大儿子罗定生才1岁多,小儿子还在肚子里,丈夫罗吉方便因为眼睛发生病变,最终因为无钱治疗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期结果导致失明。从此生活的艰辛落于她瘦弱的肩膀上,她开始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下田插秧、收稻谷,菜园子里种菜,她总是背上背着一个孩子,手里牵着一个孩子,瘦弱的身躯,在稻田里摸爬滚打。担谷插秧等农活,干起来比一个男人还熟练、厉害。因为家里住在高高的山上,她只能挑着稻谷,或者拖着板车,一步一步的挪到家里。丈夫由于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心情也慢慢的好了起来,还能摸着做篾活补贴家用。
晚年白发丧子,她独自抚养一对孤儿孙子。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祸不单行的是,小孙子罗刚毅还不到三岁的时候,孩子爸爸罗再生在外务工时因劳累过度不幸猝死,年仅32岁。儿媳也远走不知踪影。晚年丧子,她痛彻肺腑,安排好儿子的后事。回到家,看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孙子,她擦干眼泪,又开始了既当爹来又当妈的的生活。不仅要照顾着眼睛失明的老伴,还要照顾着没有了爹娘成为事实孤儿的两个孙子。她不顾年龄的不断增长,岁月的不断侵蚀,依旧起早贪黑,一个人种着4亩多稻田,2亩多菜地,在农闲的时节,带着孙子们一起做篾篓子,打豆子,做红薯片,维持着这个家的生计。在政府知晓了刘立珍的事情后,积极的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乡镇村帮他们办好了低保,做好了异地搬迁,她终于能够带着失明的老伴和孩子们搬到山下的镇上住。
她相夫教孙,不仅让眼睛失明的40多年老伴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也将孩子们培养出了很懂事很勤奋的优秀品格。刘立珍甲状腺肿瘤复发住院时,12岁的大孙子罗刚彪便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主要责任,品学兼优的罗刚彪还被益阳市胡杨教育基金会评为“益阳市优秀青少年”。生活给了刘立珍老人诸多苦难和无奈,但她尽自己所有的努力撑起这个破碎的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秉承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即使再苦再累也义无反顾!这样的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