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立平,女,1964年1月出生,现年56岁,家庭人口5人,本人曾获得南县“宾之郎杯”好媳妇的称号。丈夫张唐云,男,57岁,中共党员,家住南县华阁镇天然村,现任天然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他们家庭多年来一直和和睦睦,致富有道,夫妻俩教子有方、尊敬老人、帮助邻里、乐于助人。曾被评为湖南省科技示范户、益阳市最美家庭,
龙立平与丈夫携手发展大棚种植蔬菜、育苗产业二十多年,坚持学科学、用科学,不仅使自己的家庭富裕了起来,而且带领周围群众靠科技走上了致富路。他们一直在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每年免费发放农业生产技术资料1000多份,在蔬菜栽培及其它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有比较大的贡献,是当地有名的技师、“土专家”。她与丈夫勤劳务实,靠自己努力经商致富,家中拥有营业门面四间,面积300多平方米,经营申通快递、农资等,守法经营、服务村民。
丈夫张唐云年轻时耳闻目睹了长沙、武汉一些郊区农民靠科技种植蔬菜致富的典型事例,深受启发,决定依靠科技发家致富。他们自费订阅《湖南科技报》、“长江蔬菜”等农业科普报刊,边学边实践,又从津市学得竹木架大棚搭建技术,利用大棚精心培育反季节蔬菜,一年内亩纯收入18000多元。深受科技实惠的他更加热心钻研科学技术了,他还参加了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蔬菜专业学习,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并不断将知识转化为财富。2005年天然港村远教站点建立起来后,从未接触过电脑的他主动要求担任站点操作员,仅仅2个月的时间,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电脑高手”,接收课件、查找资料、搜寻信息样样精通,无所不有的互联网使他的视野豁然开朗,素未谋面的专家教授使他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市场信息灵了,理论水平高了,致富能力强了。
先富起来的他们并没有忘记把一技之长传给乡邻。龙立平和张唐云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丘田,每一块地,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为村民现场传授指导。为了让农民朋友更好的掌握生产所需的农业技术,他们把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得到的科学技术知识与信息分类整理,赠送给村民,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为村民们提供发家致富的金钥匙和精神食粮。遇到农忙季节,他们俩就借用村里广播大会上讲授农作物栽培知识和播送病虫警报,使农民做到磨刀砍柴两不误。
夫妻俩不仅对本村村民主动服务,对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朋友也来者不拒,总是乐此不疲地告诉人家如何选好种,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把好季节关,特别是擅长的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更是倾囊传授。现在的龙立平,在人们心中成为了农业技术的推广者。他们的技术来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群众一学就会。在夫妻俩的带领下,周边村的蔬菜种植户也发展到了100多户,近1000亩,形成了以天然港村为中心的初具规模的反季节蔬菜基地。
为了让蔬菜销售问题得到解决,夫妻俩发起成立了无公害蔬菜协会,丈夫张唐云主动担当起协会会长职责,通过网络寻找销售信息的同时,下广州,跑武汉,四处联系,拓展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在省内外多处建立起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华阁镇的榨菜、芥菜销往广西北海就达50多万公斤。为了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他们还发起联合建立了华阁镇第一家民营蔬菜加工企业:南县红天然蔬菜加工厂。这样不但解决了蔬菜出路问题,还解决了40多位村民的就业。
在丈夫张唐云的带领下,华阁镇天然港村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南省党建工作示范村”“湖南省生态示范”“南县科普工作示范村”,湖南省“安全文明小区”、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以辛勤劳动为荣”这是对劳动者的铿锵赞歌。龙立平、张唐云夫妻俩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以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以提升自我,致富乡亲的高尚情怀,生动地再现了奉献精神,有力地诠释了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展示了最美家庭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