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长征女红军 | 女红军的漫漫万里长征路
编者按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在红军长征约20万的部队中,有数千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她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女儿,是中华民族的女英雄,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粮食弹药缺乏以及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各部队的红军女战士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走过了万里征途,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用自己光辉灿烂的战斗历程,赢得了全世界的敬仰和尊重。女红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
在八一建军节之际,性别研究视界特推出“致敬长征女红军”专栏,讲述长征女红军们的故事。
01
#长征女红军的构成 #
在红军长征约20万的部队中,有数千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她们分布在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之中。
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女红军经过了严格的体检和筛选。中央当时规定了三个条件:一是共产党员,政治可靠;二是有独立工作能力,会做群众工作;三是要身强体壮,能适应艰苦环境。最终确定参加长征的女红军干部有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等30余人。30余名女红军跟随八8万六千余人的红一方面军踏上了征程。这些女红军有9人来自江西,其次为广东,有5人。其余则来自福建、河南、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出发后,多数女红军编入红一方面军中央工作团妇女工作队,由刘群先任队长、金维映任政治委员,在董必武、徐特立的带领下,与中央纵队一起行动。
红四方面军是长征队伍中女红军人数最多的一支部队。红四方面军的女红军人数也有争议,有2000多人之说,也有3000多人和5000多人之说。其中除了四五十名从鄂豫皖入川的女红军以外,其余的几乎全是四川籍女红军。红四方面军有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唯一一支成建制的妇女作战部队——妇女独立师,大约2000人,师长张琴秋,政委曾广澜。其他编队还有妇女工兵营,共500人左右,主要承担运输任务。其他女红军则分散在粮食局、被服厂、军医院、运输队、剧团、宣传队、担架队、修理所、加工厂等。
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女红军人数较少。其中,红二方面军有马忆湘、朱国英、伍秋姑、李贞、蹇先任、蹇先佛等20多名女红军,她们没有单独编队,没有统一建制,分散在政治机关、宣传队、电台机要部门、医疗卫生单位、随军被服队等。红二十五军只有周东屏、戴觉敏、田喜兰、张桂香、曹宗楷、余国清、曾纪兰等7名女护士。
02
#女红军的长征足迹 #
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粮食弹药缺乏以及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女红军克服种种困难,翻过皑皑雪山,走过无边草地,跨越千山万水。
红一方面军女红军随队伍于1934年10月17日从赣南苏区出发,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2个省,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历时12个月,行程二万五千里。1934年12月,中央在黎平期间对红军进行了系列整合和改编,决定成立干部休养连,原妇女工作队的女红军编入休养连。其中一部分女红军因伤病、怀孕或体弱为休养员;一部分为工作组组员,担任调查土豪、宣传群众、寻找民夫等任务;一部分则为政治战士,主要任务是随担架行军,做好担架排和运输班工作、稳定民夫情绪以及打土豪、筹粮筹款等。
由于形势的发展,红一方面军女红军的长征路随之有一些变化。1935年2月,甘世英和李桂英调入川南游击队。3月,谢小梅留在贵阳一带从事农民运动。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北懋功地区会师后,吴富莲、王泉媛、吴仲廉被派到红四方面军,后来参加了“西路军”。康克清、李伯钊等曾一度到红四、红二方面军工作,后辗转来到陕北,其他女红军随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红二十五军是长征的先锋队,也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队伍。1934年11月,7名女红军随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历时10个月,行程近万余里。曾继兰、曹宗凯牺牲在长征路上,另外5人坚持走到了陕北。
在各路长征女红军中,红四方面军女红军人数最多,而且担负的任务也最繁重,牺牲也最大。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的女红军和大部队一起从四川苍溪出发,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历时18个月,行程八千余里。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和二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师后,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整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大部分女红军都参加了“西路军”。经过半年多的浴血奋战,妇女抗日先锋团在祁连山全军覆没,只有数十人历经磨难后重新回到了革命队伍。
1935年11月19日,红二方面军女红军一路追随部队从湖南桑植出发途经湖南、湖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9省,行程一万六千里,1936年10月22日在宁夏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女红军绝大多数都到了陕北。
图为长征到达陕北的女红军,左起:陈琮英、蔡畅、夏明、刘英。
03
#女红军长征中的光辉历程 #
长征途中,女红军们英勇作战,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土城之战中,李坚真带领警卫员和女红军沉着勇敢地还击敌人的进攻,用生命保护伤员。四渡赤水战役中,干部休养连与敌人一个营遭遇,邓颖超不顾病痛,率领战士们阻击敌人,一直坚持到大部队赶到。在贵州盘县,红军遭到敌机袭击,贺子珍为掩护伤病员,身受重伤。红四方面军女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1936年8月,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和500多名伤病员被堵在腊子口的峡谷之中,敌人在30米宽的山口上部署了一个营的兵力,后面又有100多名藏族土司骑兵尾追,担任断后的一个排的女红军与100多敌兵展开大刀肉搏,70多位女战士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伤员安全通过腊子口。
面对长征路上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重的物资匮乏,女红军们忍受了比男性更大的痛苦,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她们与生命极限进行顽强抗争。长征中女红军要克服特殊的生理困难,当时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部队不停地赶路,女红军尽管腹部绞痛、两腿发抖,但捂着肚子也得一步一步往前挪。因为日晒雨淋、饥寒潮湿,过度疲劳,许多女红军得了妇女病,有的从此终生不育,甚至有人因此失去了生命。有的女红军曾经缠过小脚,有的是曾经缠足后放脚的“解放脚”,“解放脚”行军走路要比天足还要困难,她们仍然凭着坚强的意志爬雪山、过草地,跋山涉水。
红一、二、四方面军中都有女红军在长征途中生过孩子。在紧张、危险的行军途中,为了部队的安全,她们忍痛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寄养在当地百姓家中。这些呱呱落地的孩子只能在母亲怀里躺上几个小时,便永远失去了与父母见面的机会。相比而言,二方面军中的婴儿是幸运的。蹇先任用布带把出生18天的贺捷生绑在怀里。许多年后,贺捷生回忆道:“每天行军时,母亲怕树枝划了我,就用布袋子兜着我。她把布袋挂在胸前,这样她可以时时照看着我。母亲行军时的摇晃,天上飞机的轰鸣,地上的枪炮声,出生不满1个月的我,就是在这种奇特的摇篮曲伴奏下活下来的。”李贞的孩子却没有那么幸运,部队进入草地时,怀孕7个月的李贞早产,小生命也夭折在草地里。长征时的艰苦生活也严重摧残了她的身体,这位新中国第一位被授予军衔的女将军一生没有孩子。
长征中,各部队中的红军女战士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走过了万里征途,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她们用自己光辉灿烂的战斗历程赢得了全世界的敬仰和尊重。1937年斯诺夫人、美国记者海伦·福斯特在访问延安时,采访了刚刚参加过长征的女战士,她写道:“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非常尊重妇女的价值。这不是出于怜爱,而是她们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在红星照耀之下赢得了自己的合法地位。”
图为1949年参加长征的部分女红军在北京合影。前排左起:刘英、陈琮英、魏元德、周月华、危秀英;中排左起:1邓六金、2甘棠、3吴仲廉、5、李伯钊;后排左起:吴朝祥、何炼芝、康克清、李坚真、李贞、廖似光、蔡畅。
作者:周蕾,原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妇女运动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