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新闻

致敬长征女红军 | 蔡畅:长征途中的贴心大姐

   来源:中国妇女研究会   发布时间:2021-11-18 02:32:36

编者按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在红军长征约20万的部队中,有数千名女战士参加了长征。她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女儿,是中华民族的女英雄,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粮食弹药缺乏以及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各部队的红军女战士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走过了万里征途,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用自己光辉灿烂的战斗历程,赢得了全世界的敬仰和尊重。女红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胜利。

在八一建军节之际,性别研究视界特推出“致敬长征女红军”专栏,讲述长征女红军们的故事。


蔡畅(1900-1990)

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早年入湘乡县女学堂读书,1915年春抗婚离开老家,求学于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在法国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底被派往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与何香凝、邓颖超一起领导妇女运动。1931年底,进入中央苏区,任江西省委组织部长兼妇女部长、省工农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委。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陕甘省委妇女部长、中共中央妇委书记等。1946年,筹建东北解放区妇女联合会,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妇委书记,同年被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等,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等。


走出封建家庭,投身革命事业

蔡畅,原名蔡咸熙,1900年5月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乡光甲堂,乳名毛妹子,是父母的第六个孩子。1913年,蔡畅的母亲葛健豪受革命思想影响,变卖自己的衣服和金银首饰等妆奁,带着蔡和森、蔡畅及蔡畅的姐姐蔡庆熙一起进学校求学。

1914年,蔡畅转到母亲创办的学校读书,兼教音乐、体育课。1915年,蔡畅强烈反抗父亲将其卖给一个财主做“童养媳”逃婚到长沙,考入周南女校音乐体育专修科,改名蔡畅,1916年毕业后留校任体育教员。在周南女校,她结识了向警予、陶毅、劳启荣等进步学生,后一起成立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发起湖南女子勤工俭学运动。1918年4月14日,湖南新民学会在蔡家成立,她看到大哥哥们矢志追寻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非常感动,希望同他们一道学习、研究。

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消息传到湖南后,毛泽东立即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爱国运动。蔡畅激情高昂,四处奔走呼号,她组织师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参加救国十人团,到商店检查日货,挨家挨户劝销国货。她还日夜排演新剧,号召人民勿忘国耻,激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1919年12月25日,蔡畅和母亲葛健豪、哥哥蔡和森及好友向警予一起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加入新民学会,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1923年3月,蔡畅同李富春结为夫妻,1924年底奉党的指示和李富春一起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学习。

1925年8月,蔡畅从苏联回到上海,不久赴广州担任中共两广区委妇委副书记、书记,并根据中央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邓颖超一道协助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何香凝领导妇女运动。引导妇女走上彻底解放的道路,蔡畅领导的中共两广区委妇委提出妇女解放运动要同国民革命运动相结合,同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相结合的方针,领导妇女积极参加支援省港大罢工和北伐战争,推动了两广地区以及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1926年11月,蔡畅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长,1927年任中共湖北省委妇女部长,在此期间,她大力选拔培养妇女革命干部,领导建立了两省的妇女解放协会,使两省妇女解放运动迅猛发展。1931年,蔡畅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江西省委组织部长兼妇女部长、省工委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委。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蔡畅跟随部队战略转移,是三十多位女干部中年龄最大、党龄最长、资格最老的名副其实的红军大姐。长征期间,蔡畅先后在军委纵队总政治部、中央纵队工作团和地方工作部等部门工作。

在地方工作部,蔡畅主要负责红军与所到地方的联系工作。每当部队在一个地方驻扎下来时,蔡畅和同志们就到驻地附近去做老百姓的宣传工作,组织妇女为红军战士编草鞋,发动群众打土豪、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为部队筹粮筹款、雇请民夫等。由于国民党政府刻意利用群众的疑惧心理,到处散布谣言,离间红军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经常出现红军未到,群众已先行逃避、躲藏起来的情况,给红军的筹粮、扩兵工作带来巨大困难。蔡畅告诫同志们要耐心地做群众工作,并亲自向群众解释红军是人民群众的队伍,是为穷苦老百姓谋幸福的,把土豪劣绅的东西分给老百姓,用实际行动使老百姓看到红军确实是保护并为着群众利益的,消除老百姓的疑虑和恐慌。

有一次红军到达四川会理,了解到那里有一个土豪,为了弄清能不能打,蔡畅和地方工作部的几个女同志一起挨家挨户访贫问苦,发现这个土豪的确民愤很大,群众对他恨之入骨,在搜集大量事实之后,红军打倒了这个土豪,将他的财产分给了贫苦农民。

她亲切的话语和礼貌的举止,很快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敬重,同时也宣传了党的政策。每次宿营她都能了解很多情况,结识一些群众,到部队要离开时,常常有很多妇女来送行,与她难舍难分。

蔡畅等女红军还负责干部休养连的照顾和安全工作。她们沿途雇担架、民工,照顾和安抚休养连的伤病员,做民工的宣传教育工作。当所雇民工不够用时,她们还要亲自抬担架。每个女同志负责管理三、四副担架,行军途中,她们要跑前跑后察看休养干部的病情,有时还要省出自己少量的口粮给雇来的民工吃,以稳定他们的情绪。“


形式多样搞宣传,增强官兵士气

在长征途中,蔡畅和其他女红军还要负责军队内部的宣传,为士兵做实事、写标语、编演节目等,以鼓舞士气增强战斗力。蔡畅发挥自己的特长,一路给大家讲故事、说笑话、唱歌曲,成为活跃情绪和鼓动士气的精神之源。

行军中,蔡畅在宣传勇士的英雄事迹,鼓舞全军士气方面产生了特别的影响。1935年4月,红军四渡赤水,通过贵阳城郊,蔡畅和贺子珍等人沿途呼喊口号,鼓舞部队前进,部队过得差不多了,她们才疲惫地跟在队伍后边继续前进。她喜欢给战士们唱《马赛曲》:

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

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

我们渴望宝贵的自由,

决心为它而战斗,

前进、前进,

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光。

听了蔡畅唱的《马赛曲》,每一个人都被蔡畅的歌声感染着、激励着。由此,战土们认识了蔡畅,也喜欢上了她的歌声,蔡畅成了当时中央红军中人人皆知的“红歌星”。过草地时,“蔡畅时常应战士们的要求引吭高唱革命歌曲,来解决草地的寂寞和鼓舞同志们的斗志。”

成仿吾在随行队伍中,听完蔡畅的歌曲后向大家讲道:

《马赛曲》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为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巴黎地区的志愿军向巴黎进军中唱的战歌。我们红军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学习法国劳苦大众的革命精神,不怕牺牲,奋斗到底。

在行军途中,蔡畅一唱《马赛曲》,战士们马上精神激昂,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她激人奋进的歌声和爽朗乐观的笑声成为艰难长征中的亮丽色彩。

红军在穿越国民党占领区时,为避开敌人飞机的侦察和轰炸,多半走山路,夜行军,疲劳和困倦使不少战士倒地不起。为了调动大家情绪,邓小平、李富春、蔡畅等人竟办起了“牛皮公司”,大家在行军中边走边谈,侃到兴起之处,索性连马也不骑了,艰苦的行军竟然被藐视困难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变成了“轻松愉快”的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浪漫之旅。


带病行军,不忘关爱身边战友

在长征途中,蔡畅不但不辞辛苦地在宿营地做群众工作、行军途中做宣传鼓动工作,而且还时刻关心着周围的同志们。

在长征之初蔡畅就患有胃病,每当发作时疼痛难忍。在带病行军过程中,她的干粮袋子里面时常备有一些碱性较大的干馍片,胃痛发作时就嚼上几口以缓解疼痛。尽管胃病缠身、身体欠佳,但蔡畅总能苦中作乐,始终保持对革命事业的信心。聂荣臻曾回忆道:

(1935年)4月9日,通过贵阳城郊的那天,一军团在口子两边掩护全军通过,我在后面督队,队伍拉得很长,差不多都过去了,我在路上见到蔡畅大姐。她那时和贺子珍等几位女同志在一起。我对蔡大姐说,快些走!现在我们的左边有龙云的五个团,驻在龙里附近,右边驻贵阳的是蒋介石的大部队,蒋介石本人也在贵阳。这中间只有约30里宽的一个口子。我们要赶紧插过去。否则两边一夹,我们就暴露了。她一听说,一半是开玩笑一半是真情地说,我走不动呀!一边说,一边一瘸一拐地加紧赶路。

聂荣臻对此感叹道:“这些女同志真是令人可钦可敬!”康克清也曾回忆,蔡畅抱病行军,她“在总政治部负责民运工作,我从未见她躺过担架,偶尔见她骑过马。她大部分时间同大家一起步行,她到哪里总是笑声不断。”

长征路上,蔡畅时时刻刻关心着身边的同志们。蔡畅有一头骡子,但她自己很少骑,经常给同志们驮东西,或者让给伤病员骑,自己跟大家一起步行。刘群先曾说,“骡子比老公还亲呢”!看似玩笑的话,既说明了征途的艰苦,也表现出蔡畅对同志们和牲畜的深厚感情和爱护。蔡畅回忆:“雪山、草地是很难走啊!草地,一不小心陷下去到胸口,人就出不来了。我就靠一匹骡子走过雪山和草地。”据一位老红军回忆,长征途中,骑过蔡畅的骡子的伤病员最少有20个。蔡畅不仅把骡马让给别人用,还主动提出把自己的骡子送给随军医生傅连暲,使其大为感动,他骑着蔡畅送给的骡子,一路走,一路想:“在我们革命队伍里,真是处处充满了伟大的阶级友爱,越是在艰苦的环境里,越使人感到这种友爱的深厚和温暖。”

考虑到蔡畅的胃病,组织上分派给她一个十三、四岁的勤务员,名字叫殷桃。殷桃不仅年纪小,身体又瘦弱,所以常常不是他照顾蔡畅,而是被蔡畅照顾。后来在爬雪山中小殷桃牺牲,蔡畅心情沉重又自责,对同志们说,“是我没照顾好他”。国家保卫局还给蔡畅派了一名勤务员曹昌,他年纪小、文化低。蔡畅鼓励他好好学习和工作,常常以长征路上写的标语、口号作教材,一字一句地教他念、教他写;还利用行军间歇给他讲革命道理和苏联的革命斗争故事,启发他的阶级觉悟。曹昌因饥困交加,常常在行军时打瞌睡,蔡畅很担心他失足陷入草地,一发现他瞌睡就立即叫醒他。1935年9月,在出腊子口的第一天,曹昌突然生病掉队了,蔡畅非常着急,不顾自己有病,也不顾别人劝阻,坚持从骡子上跳下来步行,让饲养员肖贤忠牵着牲口去找曹昌,曹昌被找到后,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过雪山时,蔡畅累到上气不接下气,依然鼓励大家“快跟上!别停下!一面示意让大家把生姜片嚼在嘴里生暖”。即使有一块油布,遇雨也要与大家同用共享。每到宿营地,总有人来找她谈话,不管谁来,她都热情接待,谈工作、聊生活。谈工作的人走了,她又动手搓谷穗、洗衣服,还和身边的勤务员一起抬门板,支床铺,找不到门板时,就和大家一起铺干草,打地铺。

蔡畅虽然身居领导岗位,却总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志。她这样一位身体孱弱的女同志,不仅以顽强的毅力征服了险山恶水,而且始终用自己对革命的无限赤诚,温暖着周围同志的心,鼓舞着同志们勇往直前。


贴心蔡大姐,特别的爱给女红军

蔡畅见多识广,热情亲切,无论年龄大小,大家都称她“蔡大姐”。长征途中,蔡畅发扬革命友爱和团结互助精神,尽己所能地帮助同志们,对女红军的关照更是情同姐妹。

粮食问题是长征途中最困难的问题。过草地时,由于粮食奇缺,每个人都定量分配粮食,不可多吃多占,蔡畅总是尽量少吃,把节余的口粮送给其他同志,让同志们多吃一些以保持体力。有时分得一些缴获的战利品,如罐头、奶粉等食品,蔡畅从不独占独享,总会把它们分给病弱、怀孕等有需要的战友,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红军准备向草地进发时,危秀英、刘彩香、邓六金、廖似光四个小姐妹来找蔡畅,要求随队出发。蔡畅很高兴地接待了她们,一面听她们诉说,一面把自己的青稞麦煮了满满一脸盆给她们吃,四个人已经饿了好几天,顷刻间吃了个精光。在回去的路上才醒悟过来,她们把大姐过草地的干粮给吃了!危秀英后来常说,蔡大姐心里只有同志,没有自己,在过草地时宁肯自己少吃,也要留给同志,与同志们同甘共苦!“长征时,我们女同志有困难,愿意去找蔡大姐,她总是热心地帮助大家,真是个好大姐!”蔡畅有点炒面,经常分给别的同志吃,女红军里不少同志吃过她的炒面。爬雪山前,吃的尽是玉米棒子,一粒粒粗硬的玉米粒在嘴里滚来滚去,咽不下去。蔡畅笑着向大家介绍经验:“我告诉你们一个吃苞米的窍门,要慢慢嚼,嚼出甜味就好吃了,不要囫囵吞枣。”同志们如法学习,笑着回应:“大姐方法真管用呢!”

行军中,蔡畅发现身材娇小的刘英总是打着赤脚板走路,急忙询问原因,原来是刘英的鞋子走烂了,她人矮脚又小,怎么也找不到一双适合她的鞋子,只能赤脚走路,蔡畅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一次部队在一个县城宿营,总政治部没收了一批地主土豪劣绅的资财,蔡畅发现里边有一双小布鞋,就按规定向主管物资分配的李富春要求:“你把这双鞋批给刘英吧,她已经很久没有鞋子穿了,脚板都快走烂喽!”李富春刚表示同意,外面便传来了刘英响亮的喊声:“大姐,我来看看你们。”蔡畅急忙拿起布鞋把手藏在背后微笑着说:“刘英啊!有个好消息,你猜猜。”刘英懵里懵懂地问:“什么好消息呀?大姐,你快说吧!”蔡畅突然把一双布鞋举到她的面前,逗趣地说:“你看,这是什么?”刘英马上跳起来说:“噢,鞋子,给我的?”蔡畅说:“你穿一定能合适。”李富春也在旁边说:“穿上试试嘛!”刘英当即穿上了新鞋,高兴地走了几步。刘英转向蔡畅激动地说:“大姐,你真好!”

在长征路上,女同志生小孩是一件特别困难又身心俱伤的事情。不仅生产环境异常恶劣,还没有助产士接生,没有奶粉、尿布等婴孕用品,在食物异常紧缺的情况下更谈不上产妇的营养了。母亲生下孩子后,忙于随队伍前进,只好忍痛把孩子托付给当地老百姓。当蔡畅得知曾玉途中生产后,急忙让勤务员把她仅有的一点奶粉和青稞给曾玉送去,征途中也一直牵挂和关照着曾玉,令曾玉和其他同志们感动落泪。蔡畅深知女同志的辛苦,在人迹罕至、异常艰难的高寒地区长途行军对男同志都是生死考验,对女同志来讲更是苦不堪言。蔡畅曾说,“我们的女战士就是这样,为了尽到自己的职责,为了争取革命的胜利,几乎把个人事情完全忘掉了”。“我们每一个女战士都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者……她们编唱的许多山歌,表达了女战士们顽强的革命精神。”蔡畅对红军姐妹无微不至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疼惜!几十年后,刘英、危秀英等人在谈起长征时,总是提到蔡畅,“我为什么要说起蔡畅呢?”“因为她深得妇女以及我们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女红军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和磨难,以柔弱之躯走完漫漫长征路,是长征中真正的英雄。蔡畅曾言:

亘古未有的万里长征,是在人世间罕见的艰难困苦之中进行的。天上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战士要突破江河,翻越雪山,跋涉草地。数以万计的红军指战员献出了生命。女战士们所作的奋斗和牺牲,也是极其巨大的。

在长征途中,包括蔡畅在内的女红军的坚强表现给沿途群众留下深刻印象,充分展现出了革命女性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她常对后人说:“想想红军的长征,现在还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前进呢。”晚年,蔡畅在重病中,经常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给她朗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和反映红军精神的《长征组歌》,一遍又一遍,百听不厌,每每动情之时,不禁潸然泪下。长征经历对蔡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既有长途跋涉的种种艰辛,更充满着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愉悦。


参考文献:略

来源:《红一方面军长征女红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