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新闻

百年党史造就红色家风

   来源:性别研究视界   发布时间:2022-05-25 20:55:05

前言

自古以来,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庭家教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是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以上历史的中华民族宝贵的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党史,百年奋斗,百年辉煌,百年经验,无数共产党人树立起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典范。


1共产党人树立的家风典范

毛泽东动员、教育全家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引导夫人杨开慧、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等投身中国革命。杨开慧是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在白色恐怖中英勇牺牲。大弟弟毛泽民跟随毛泽东闹革命,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抗日战争时期在新疆英勇就义。小弟弟毛泽覃是红军独立师师长,坚持南方红色游击战争,英勇牺牲。堂妹毛泽建,在革命斗争中献出生命。侄子毛楚雄,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刘少奇按照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子女。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195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她回忆说:“这一时期,父亲对我的思想和生活要求都更严格。”1951年计划系党支部讨论刘爱琴的预备党员转正问题,根据刘少奇的意见,没有让刘爱琴通过。刘爱琴说:“父亲认为我不够艰苦朴素,思想上天真,政治上幼稚。”刘爱琴的心灵第一次受到极大震撼。痛定思痛,她决定做出个样子给父亲看。刘爱琴后来经过努力终于入党,她回忆说:“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对我一生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这就是父亲留给我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2重视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和而不同”“天下大同”要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做起。“家和万事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珍贵的精神财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家教的重要性,他曾在讲话中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01年10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无法出席父亲习仲勋的88岁寿宴,于是,他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祝寿信,信中说:“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识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收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给我最深印象的大约如下几点,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实际上是贯彻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组成部分。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从“家和万事兴”做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中华优秀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口述:薛庆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原副局长)

整理:曾勋

来源: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