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亲职压力:爸妈的爱为何“沉甸甸”
9月开学季,与“熊孩子”朝夕相处了两个月的家长们“喜大普奔”的场面直接上了热搜——孩子和父母本最亲密,但面对背起书包上学堂的娃,家长们“松了一口气”又是什么原因?
其实就是因为压力——老观念里,带孩子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如今,因为教育观念转变、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压力山大的爸妈们会在假期过后“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家娃交给老师“接收”,以期实现“压力转移”。
养育孩子,压力与爱一路相随。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临床护理系主任、教授、博士周乐山带领陈羽双等研究生团队就关注了父母们的“亲职压力”问题,并完成了《二孩政策开放后学龄前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研究》一文。周乐山通过调查发现,两成以上学龄前儿童家长亲职压力处于高水平;而有无二孩计划,孩子主要气质类型、健康状况、就读年级,以及家长工作时间和家庭氛围,都是“亲职压力”的关键词。
“亲职压力对父母以及儿童的心理状况和行为都有重要影响。”周乐山期望能够通过这项研究引起社会大众对于全面二孩背景下父母亲职压力的关注,也让部分“心慌慌”的家长找出问题所在,更好的承担起养育子女的职责。
心慌慌:独生子女父母的“二孩计划”
“晨晨(化名)妈妈,你家孩子的手被同学咬了!但晨晨也抓了人家的脸,你最好来一趟!”
挂掉老师的电话,小玉(化名)有些发懵——宝宝9月份刚上幼儿园,入园三天,哭了三天,现在又和同学打架。老师让家长去,可是怎么去?下午两点了,自己才刚坐下,盒饭吃了没三口;之后还要在病房值班,要给病人输液、给药,忙得像个陀螺。在外地上班的丈夫上午打来了电话,说身患癌症的婆婆不舒服,让自己多看望关心,顺便把药买过去。而每次见到婆婆——虽说不能帮忙带娃,但老人家催生二胎的心思却没断,而丈夫对此也挺有想法……
小玉供职的这家三甲医院在全国享有盛名,病人像山海一般多,医生护士如同上紧了弦的钟表。即便如此,竞争压力亦如同潮水,早上小玉还听同事说要去考研。她想起了自己的中专学历,又想起了生活里的一地鸡毛,最清晰的却是宝宝柔嫩的小胳膊。
“也不知道被咬疼了没有……”一瞬间,小玉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她悄无声息地流泪,吃饭的动作却没停。三分钟后,她擦干泪,收好餐具,给老师发信息表示只能明天一早过去,然后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
小玉的崩溃,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临床护理系主任周乐山在亲职压力的相关调研中没少接触,“通过亲职压力测量表计算,她已经处于较高的亲职压力状态了”。
“我们在长沙市某幼儿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3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父母任意一方为调查对象。结果表明,家长的亲职压力处于高水平的发生率为22.8%。有二孩计划的独生子女父母里高亲职压力发生率为35.56%,高于无二孩计划独生子女父母的16.53%。”周乐山表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重和孩子养育成本提高,让许多家长面临育儿压力问题,而有二孩计划或已生育二孩的家庭,爸爸妈妈则更为“心”苦。
该研究显示,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育二孩后最常见的压力有生活经济负担、抚养教育精力、家庭关系以及职业压力等,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类型家长的亲职压力状况。
压力大:家有“张飞”和 “黛玉”
曾有不少新手妈妈感叹:“我家宝宝简直是天使,该吃吃该睡睡,带起来一点都不操心。”也有妈妈吐槽:“我家是个高需求宝宝,睡觉必须要抱,喝奶必然会闹,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这些情况,就跟孩子的主要气质类型有关联。”在调研中,周乐山发现,孩子的“气质”对亲职压力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我们将孩子的气质类型分为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孩子们的性格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不同性格气质的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压力大小也不相同。”周乐山表示,“抑郁质”孩子和“胆汁质”孩子的父母亲职压力最高。
“‘胆汁质’孩子像‘张飞’,‘抑郁质’孩子就像‘林黛玉’。”周乐山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小张飞”大胆外向、冲动易怒,容易和人产生冲突。父母在面对“张飞”宝宝时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因此压力相对较大。而“小黛玉”则内向孤独、多愁善感,不善于表达需求,有事爱藏在心里,“这种性格会妨碍亲子交流,父母与这类孩子相处,也会感受到更多压力”。
周乐山就曾遇到过一个“小黛玉”类型的孩子——因在幼儿园表现较为孤僻,老师把情况转达给家长,希望能够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进行有效干预,但家长听后不重视,反而指责老师:“我家孩子就是性格内向一点,没有任何问题,根本就是你们嫌麻烦!”
周乐山提醒,家长可以适当关注孩子的气质类型,给予孩子与他们性格“匹配”的关爱,这样能事半功倍,“学校和相关组织也可以为这类家庭提供儿童心理教育和亲子照护培训”。
不简单:这些都是亲职压力“晴雨表”
除了“气质”这一内因,孩子的健康情况也是家长亲职压力的“晴雨表”。周乐山的研究显示,患病儿童父母亲职压力大概率高于健康儿童的父母。
同时,孩子就读年级也影响着爸妈的“操心程度”。“5~6岁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显著高于4~5岁。”周乐山说,大班学生面临升学择校等问题,儿童和家长都要提前适应角色转变,压力感也油然而生。
此外,家庭氛围也是影响亲职压力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显示,良好的家庭氛围会显著降低父母的心理压力,而家庭氛围紧张的父母更少采取适合的养育方式,更容易引发儿童的问题行为,从而加重父母的压力,造成儿童问题行为与父母高亲职压力的恶性循环。
也许有人说,亲职压力这么大,那“沉迷工作无法自拔”行不行?
“研究显示,长时间专注工作的父母参与孩子养育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感受到的焦虑、压力也相对较少。”在周乐山看来,许多职场爸爸因为工作回避了与孩子的相处,而全职妈妈则避无可避地7X24小时直面这份压力——“所以有人说‘全职妈妈只需要带娃就行,有什么辛苦的’‘不用出去工作,怎么会压力大’……类似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该研究显示,对于健康状况差儿童的父母,需要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其树立良好心态,促进孩子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此外,保持良好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带娃的焦虑会少得多。当然,家长也要做好时间管理,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养育过程中。
声音
为家长分忧:完善社会支持网络
“我们的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在长沙,亲职压力得分为79.41±14.62。与国内其他研究相比,广东省普通儿童家长亲职压力得分为81.34±16.14,南京市主城区400名儿童家长的得分约为84.55±14.23,均稍高于本研究结果。因此可以初步得出长沙地区学龄前儿童家长亲职压力略低于国内一线或沿海城市。”周乐山表示,沿海地区的房价、物价等生活成本以及工作竞争压力相对中部地区城市更高,这无疑会增加家长的压力。
当压力来临,“如何缓解”成了关键问题。在周乐山看来,中国父母亲职压力常常表现为感知到身体状况不良等,但现阶段中国家庭仍然是育儿的主要支持来源,“家庭外的社会支持系统,如社区育儿环境支持有助于改善育儿压力,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降低家长的亲职压力。比如,近年来妇联和民政等部门推进的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四点半课程、学校校内托管等,都是行之有效的举措。此外,有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强亲职教育培训,让家长有渠道系统学习‘如何科学当爸妈’,带好孩子的同时也找到缓解压力的途径,让这份亲子之爱不再‘沉甸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