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大国粮仓”,确保中国人碗里有更多“湖南粮”,看株洲巾帼新农人如何勇挑重担,为守护“大国粮仓”贡献巾帼力量。市妇联推出系列爱粮兴粮巾帼新农人典型,今天来了解生态大米坚守者阿甘的故事!
小满刚过,雨水还浠沥沥的下不停。“我们一定要在5月底,把基地500多亩的稻田全部手工插秧完毕,无论刮风下雨,都要赶这个时节”。在远处就能听到阿甘对30多位插秧农民做出工作的安排。“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我们基地最忙的时间,我们生态稻田采取的是一年一稻,除了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的种植方式,在春耕时节,都是人工插田,一般来说,每天30个工人,将近需要奋战半个月”,阿甘一边解说一边也在田间忙碌着。
确实,湖南每年的这个季节,雨水不断,这样为春插的工作带来很多难度。因为一直走的是生态的种植方式,对人工的依赖很大,所以一亩田的成本来说,比普通的稻田种植翻了好几倍。对于为什么走这条又苦、又累的生态之路,阿甘有着自己的想法!
初时的记忆是在2015年一天早晨,当时已经从深圳回乡做了好几年幼儿教师的阿甘,正在接送小朋友去上学,初晨的阳光洒落,青青的禾苗已经抽惠。眼里映入的是美好的乡村画面,但是闻到却是浓浓的农药气味。 “好臭呀”,坐在校车的小朋友们都捂住鼻子,作为老师的阿甘,只能告诉孩子们农伯伯喷施农药是为了让庄稼不被害虫吃掉以及稻谷变成大米的生产生长过程等相关知识。
于是,一粒“种子”扎根在阿甘心里—让更多人吃上一碗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的生态米饭!在2016年7月阿甘成立攸县湘下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开始的五谷不分到学习《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的传统农耕文化,再到日本《一根稻草的革命》的自然农法;并在双凡村开辟7亩地实验田,利用“放养鸡的粪便发酵农家肥”、“稻田养鱼”、“以虫制虫”、“人工插田、除草”等生态种植方式让稻田远离了农药化肥除草剂,选用的谷种也是可以自留种的优质稻“玉针香”。经过三年的实验,在汗水与泪水、体力与脑力交织下,阿甘的生态大米终于试种成功,并申请了自主品牌“凡稻凡米”。
2019年,湘下郎天然富硒生态田规模扩充到了500多亩,并得到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张帆为公司省级科技特派员,对基地的土壤、肥力、种植等方面做技术指导。公司种植的天然富硒稻鸭米、细粥米、紫糙米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通过自建的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带动了村里几百名闲赋劳动力,为村民每年创收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做为扎根在农村的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不余遗力的进行产业扶贫,从2017年到2020年,联动全县扶贫达315户,每年为贫困户脱贫增收3500——15000元。在2019年,阿甘主导发起成立了“留守儿童共创园”。几年里,在湘下郎公司基地通过“共建、共创、共享”的方式为双凡村及周边乡村90多名留守儿童提供无偿公益活动20多次,共收到30多个爱心组织、爱心人士的爱心捐赠。为留守儿童提供“生理、心理、安全、陪伴、兴趣”等帮助,让孩子们多了一个打开世界的窗口。
一粒种子,是要慢慢成熟,谁也不能决定它成长的速度。从播种、生根、发芽、成长、成熟,阿甘认为,我们只有遵循最自然的成长方式,才能结出最美好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