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起,胡月良一直居住在长沙县星沙街道牛角冲社区,只要邻里有需要,她总能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提供帮助。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心目中,胡月良就是身边那位“人熟、地熟、情况熟”,让大家倍感亲切的“胡姐”。
牛角冲社区地处星沙老城区,辖区内除3个物业小区外,以118栋自建房组成的开放式旧城小区为主,本土“原住民”较集中。
“邻里间的‘麻纱事’不少,我们都要想办法协调解决。”日常中,胡月良不仅自己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还带动身边的“姐妹团”投身居民自治。今年,星沙街道召开“‘星’邻聚力,友‘邻’真好”首届邻长大会,她被评选为“优秀邻长”。
在“关键小事”上作示范
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妈妈,现在丢垃圾可不能乱丢,要注意垃圾分类。”2011年,胡月良的外孙在北京出生,她前去照顾坐月子的女儿,首次接触到垃圾分类的概念。
彼时,北京市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试点推行,在女儿的提示下,胡月良紧跟当地所倡导的理念,在“怎么把垃圾丢好、丢对”这回事儿上积累了不少经验。
回到湖南后,得知长沙县也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胡月良主动报名,成为社区第一个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并自发组建一支垃圾分类队伍,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平时只要出门旅游,我还会观察别的城市怎么开展垃圾分类,还自己写了一份经验总结。”因对垃圾分类有着先进的理解,胡月良被邀请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用“接地气”的方言广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好处。
“厨余垃圾要把汤汤水水滤掉再放绿桶桶,牙签、一次性筷子不是可回收垃圾,要放到灰桶子里。”说起垃圾分类的投放,胡月良仍是如数家珍。2023年,她被评为长沙市首届生活垃圾分类达人,成为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好榜样”,带动居民从“随手扔”到“随手分”,身边的居住环境也更加宜人。
在“民生实事”上热心干
“我觉得我冒什么别的,就是习惯看事做事。”多年来,热心的胡月良乐于奉献,身为楼栋长,她常以社区事务为己任,不管是极端天气参与除冰铲雪,还是平时劝导居民不要私自熏腊肉、飞线充电,胡月良都义不容辞地帮助街道、社区,把为民服务延伸至“最后一米”。
去年,牛角冲社区内介于小区楼盘和老旧小区之间的蝴蝶谷巷,违停车辆增多,车辆“见缝插针”造成交通堵塞,影响居民出行安全的情况越发频繁,社区在新增硬件的举措上,为规范小巷秩序,还准备招募一支“交通劝导志愿队”。
“胡姐又是第一个报名的。”牛角冲社区主要负责人介绍,那一个月的早晚高峰,胡月良发动自己的“姐妹团”一天不落地值守小巷。“那我们都是别上红袖章就开干!”胡月良说,喊口号很硬气,真正劝导起来却只能轻言细语。
部分群众安全意识不强,七八月的天气停不到车位还容易急躁,胡月良与队员不慌不乱,耐心与车主讲道理。“好多车主看到我们一堆婆婆子,大热天的也不容易,也就慢慢配合了。”长此以往,小巷的秩序也得到了改善。
自星沙街道“邻长制”推行,被推选为邻长的胡月良从不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变重了。“回想这26年,我一直就是这么干过来的。”她说,只是方案上把自己做得事情更加明晰化了,不仅是她个人,连身边被她带动的人都曾和她表达过,只要能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感到很荣幸。